开始之前跟各位街坊道个歉哈,今天上午洗发水不到8点半就空了……下一波比较多,是4月15日,今天已经开预售了。另外,由于现在特朗普总统的政策还不是很明朗,我跟@小圃和@Jason商量了一下,整个4月份我们不会调整价格,请各位街坊们放心。如果后续必须有调整价格的措施,也会跟街坊们说明。如果政策取消,就算我们调整了价格,也会再回调。
昨天写了一点儿跟“皮肤”有关、跟“自噬”(autophagy)有关的内容,在生活提案里写了“黑咖啡”和“姜黄”,居然忘了放“绿原酸”(绿咖啡和杜仲茶)——好在咱街坊都很熟悉这俩了,无须我多唠叨。文章发出来之后,我突然想到了“绿原酸”的“最佳拍档“——“槲皮素”!
洋葱、秋葵、西红柿、苹果(深色)和西兰花,都是“槲皮素”的好来源。槲皮素绝对是绿原酸的好帮手,在“减重”和“抗炎”方向上,形成1+1>2的组合拳。咱之前写“蓝莓”时就说过,一个“植物活性分子”的“网络”能更好地狙击“自由基”。至于怎么吃,吃多少,如何搭配,性子急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看“基础颜究生活提案”,愿意听我聊聊的街坊,咱们喝口杜仲茶,让我从“脂肪酶”和“淀粉酶”这两种“消化酶”说起。
消化酶:胃肠道的“工人”很少有人会考虑“消化”这件事,大家都比较专注于“吃”。蔬菜、水果、谷物、海鱼、豆制品、牛羊肉,一旦过了喉咙就全权交给身体去处理了。那这些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它们都被“拆开”了,变成了更“小”的分子或颗粒。这些负责“拆”分子的“工人”,各有各的名字,“淀粉酶”负责米饭面条,“脂肪酶”负责油脂,而“蛋白酶”则负责肉类和豆制品中的蛋白质。如果没有这些“酶”,食物就不能消化吸收,人类也不能生存。这是很好的设计,服务了人类几百万年。只有一个问题,现代人吃得非常精细,食物来得太多啦,这些“工人”又特别勤劳,一点不浪费,把这些“卡路里炸弹”中的热量全部搬运到血液中了。尤其是“脂肪酶”和“淀粉酶”,这些工人越是勤劳肯干,咱们身体的压力越大。
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2型糖尿病、癌症……这些问题都跟咱们吃得太多有关。既然咱们常常管不住嘴(吃少了会不开心),那咱们能不能换个思路,让这些“消化工人”的效率慢一点呢?
这就是“绿原酸”和“槲皮素”的作用了。
绿原酸和槲皮素:让“消化酶”慢一点绿原酸咱们之前写过哈,它可以让“脂肪酶”的活性下降一点。因为绿原酸的分子结构中,有一些跟“脂肪”比较相近的区域。
所以如果饭前喝一点绿原酸(绿咖啡或杜仲茶),量稍微大一点儿,就能让“脂肪酶”效率下降。如果“脂肪酶”效率下降,就让脂肪进入血液的速度减慢了,这产生两种效果:减少脂肪堆积:身体细胞有足够多的时间处理这些“脂肪”,不至于快速在局部堆积,也不至于在血管壁上沉积;减少热量吸收: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总停留时间有限,如果消化“工人”的“搬运”速度慢,那就可能直接排掉了。这就大大有利于咱们的“减重”和“抗炎”了。减重好理解,为什么“抗炎”也有帮助?
因为咱们身体的“低烈度炎症”,常常来自于身体堆积了太多“卡路里”,积累在“内脏脂肪”(小肚子)那里,搞成了“炎症策源地”,一直往血液中释放“促炎因子”。
槲皮素怎么打辅助呢?
槲皮素不是针对“脂肪酶”的,它对付的是“淀粉酶”。“淀粉酶”效率下降,就能让“血糖”上升的速度减慢,胰岛素就不会持续走高。血糖上升速度慢,下降的速度也就缓,不至于造成饭后两小时的“饥饿感”(或者叫“零食闹钟”)。这就大大减少了咱们“吃撑”和“吃零食”的欲望。道理很简单,咱们直接进生活提案。
基础颜究生活提案咱们说说“生活提案”,主要就是形成这两种“植物活性分子”的搭配。饭前喝点杜仲茶(早餐可以是绿咖啡);前三筷子吃蔬菜,可以每天换花样,这些蔬菜咱可以换着花样吃,重点多吃:洋葱、卷心菜、青椒、西红柿、香菜、秋葵、西兰花、芦笋。餐前or佐餐可以吃一点醋(酿造醋 不含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