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有街坊问我:“为什么我总觉得饿?总是想吃东西?”我细细地看了这些留言,发现大部分都涉及到“包装食品”,或者说“超加工食物”——这个主题我之前就写过,估计是新街坊比较多。“超加工食物”,就是看不出原来食材的那些“超市食物”。这些食物的配方往往包含:精制糖、深加工淀粉、香精、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它们就是减脂路上最大的障碍。嗯,听起来很难分辨嘛。性子急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看“基础颜究生活提案”,愿意听我聊聊的街坊,咱们喝口杜仲茶,让我从伦敦大学学院的Chris van Tulleken博士一次“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实验开始。
他决定花一个月的时间,把自己饮食的80%从“完整食品”(比如土豆、燕麦和鹰嘴豆)转成“超加工食物”(超市包装食品)。BBC录制了这一过程,有兴趣的街坊可以去油管上找。实验开始不久,医生就发现他的胃口越来越大。
无论他准备多少超加工食物,总是能魔术般全部“溜”进肚子。更麻烦的是,他不再满足于三餐加一点零食,而是随时随地都会饿,越来越渴望食物,停不下来。一星期后,便秘、失眠和头痛开始出现。一个月的时间,他增加13斤体重,其中6斤脂肪。他的“饥饿素分泌”增加了30%,“瘦素”含量却下降了(虽然脂肪增加)——他的身体被改造了。脑部扫描更吓人,他脑部受多巴胺调控的奖励系统已经被“改写”了——他被超加工食物洗脑了。
怎么回事?这些食物到底有什么魔力?不但把身体彻底改造了,还能通过挟持多巴胺分泌洗脑?这就要到另外一位英国教授的实验室,看一只猴子(“胡里奥”)的实验。
胡里奥:从“愉悦”到“焦躁”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Walfram Schultz做了一个实验。胡里奥原本是一只开心的猴子,参与实验之后却变得越来越焦躁。Schultz教授在胡里奥的大脑中的特定位置植入细细的电极,用电脑来读取它的喜怒哀乐。
实验过程中,胡里奥坐在暗室的椅子上,屏幕上出现各种。如果胡里奥根据正确地拉动连杆,就会获得一滴黑莓汁。随着训练的推进,舌头上的甜味和身体内的血糖上升,多巴胺分泌,胡里奥的大脑记住了一件事:“出现,好事发生”。在训练过程中,大脑电极显示的是:胡里奥先“喝到黑莓汁”,然后再“开心”。可在训练后,只要看到,哪怕猴子暂时还没有喝到黑莓汁,它的大脑就已经“high”了。如果教授在猴子正确拉动连杆时使坏,不给黑莓汁,或者给很淡的黑莓汁(不怎么甜),猴子就会从失望到暴怒。Schultz教授说这就是“多巴胺”的秘密:
训练中:“得到黑莓汁”,多巴胺跟“快乐”一起出现。训练后:“期待黑莓汁”,多巴胺和“焦虑”同时产生。这就是食品对动物的“驯化”。人类和猴子其实区别不大。那个“拿自己做实验”的医生的大脑,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被“超加工食物”给“驯化”了——看到了什么“超加工食物”的提示(比如网页广告,在马路上闻到甜甜圈香味,开长途车觉得无聊,甚至只是在电影院坐下来),就会想到“超加工食物”,如果吃不到就会焦虑。这不就越吃越多?越吃越胖?越吃越想吃?不对啊,我们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啊,哪里会像猴子一样呢?
我们的确不会被一滴黑莓汁诱惑,但是诱惑我们的也是非常聪明的“食品科学家”设计的配方啊——那些按照“极乐点”(bliss point)配方设计的超加工食物,可不是自然界存在过的诱惑,它们是“超常刺激”(supernormal stimulus)。
超常诱惑=无法抗拒“超常诱惑”是荷兰生物学家尼可拉斯•丁伯根(Nikolaas Tinbergen)创造的术语,她说:
“人工创造的刺激环境……比自然状态下的刺激环境更为强效”。这些信号带来的过度刺激,往往会带来高度破坏性的行为。”
啥意思?咱们用鸟类来举个例子。剑鸻是凯勒(Koehler)和扎加勒斯(Zagarus)的研究对象。这两位科学家发现剑鸻偏爱体积更大、底色更浅、斑点更深的蛋。它们的蛋是浅棕底色上深棕色斑点,而人工制造的蛋更大、白色底加更深更大的斑点,剑鸻一见到这些假冒伪劣立刻就抛弃自己亲生骨肉。
其他的鸟类也是这样,蛎鹬和银鸥甚至无法分辨有些蛋已经大得离谱(比他们自己还大),依然选择头也不回地离开自己的后代。现代的“化工技术”(是的,食品工业用到大量的化工技术),使得我们可以用“盐、糖、脂肪”制造出远比自然食物更诱人的“多巴胺刺激源”。就像赌博和电子游戏一样,这些”超加工食物“属于“超常刺激”。也就是说,“超加工食物”利用人类智慧(如果这也算智慧的话),把自己打造成人类进化史上从没有过的“多巴胺刺激物”。所以,哪怕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副教授,牛津大学的医学博士,也一样对抗不了诱惑。
只要是超加工食物,就会“停不下来”,一个月长13斤。那么,怎么办呢?
基础颜究生活提案我们来总结一下,为什么现代人这么容易胖,这么难瘦下来?首先,现代化工技术让食物变成了“超常诱惑”,跟电子游戏和赌博一样诱惑咱们的大脑;其次,“超常诱惑”意味着这些食物往往是“卡路里炸弹”(西兰花和胡萝卜无法让我们吃个不停);最后,城市生活和办公室环境里,处处都是“超加工食物”的“提示”,产生“进食期待”,而且特别期待“超加工食物”。这些事情结合起来,就让我们一天到晚想吃,想吃超加工食物。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清空家里和办公室里所有的“零食”,上下班注意躲开那些甜品店和零食店;(消灭提示)在正餐中加入饱腹感更强的优质食物,比如橄榄油、牛油果、酸奶拌燕麦、香菇、红薯……在感到饥饿的时候,通过补充水分(比如喝杯杜仲茶)来缓解,不吃零食,等待正餐;如果正在减脂,学会忽略自己的饥饿感;把饥饿感看成是“小肠自我清洁”和“身体学会燃脂”的机会。关于第四条和第五条的细节,街坊们可以看今天上午“基础颜究”的发文,有详细介绍杨定一教授《疗愈的饮食和断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