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写“槲皮素”,推荐了洋葱、西兰花、秋葵、香菜……

神通广大的槲皮素昨天咱们说过,槲皮素跟绿原酸搭配,一个控制“淀粉酶”,一个控制“脂肪酶”,双管齐下,让咱们吃下去的“卡路里”缓缓地进入身体,不让身体“发急”,对于减重、抗炎和护肤都很有帮助。实际上绿原酸可不仅仅控制“脂肪酶”,它本事很大,掌控着身体几个重要“细胞开关”:
这也是为什么“咱们喝口杜仲茶”变成了我口头禅的原因——实际上,我现在到处送朋友杜仲茶。扯远了,咱们回来说槲皮素,槲皮素跟绿原酸一样,也控制着这三个开关:NF-κB控炎抗衰,Nrf-2抗氧化,AMPK燃脂和细胞自我维护保养。具体来说,咱们吃点洋葱(或者其他几种蔬菜),就能有下面几种效果:1. “刮油”:降低血液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载脂蛋白”(坏胆固醇)和总甘油三酯,同时升高“高密度胆固醇载脂蛋白”(好胆固醇);2. “护肝抗炎”:减少肝脏和全身的促炎因子(TNF-α、IL-6)浓度;3. “减重燃脂”:激活AMPK/PPARγ/PGC-1α(这个通路有些街坊可能还记得),产生更多“棕色脂肪”,燃烧“白色脂肪”;4. “减轻肠漏”促进“短链脂肪酸”生成,增加肠道屏障,避免“肠漏”。上面都是全身性的好处,有些文献甚至单独列出了槲皮素对于皮肤的好处。
减少“晒伤”:紫外线会激惹“免疫系统”,而槲皮素可以针对性地控制“皮肤暴躁易怒”;对抗“痘痘”:“痤疮丙酸杆菌”(“痘痘菌”)会诱导毛囊发炎,而槲皮素可以加强管理。是不是很棒?说实话,我最近读文献,都想在公司食堂搞一堆食材了,这是我拟的单子(未完成):洋葱、杜仲茶、绿咖啡、姜黄粉、小海鱼、燕麦、蓝莓、鹰嘴豆……扯远了扯远了,咱们不是要讲清楚,为什么“最好吃洋葱,而不是槲皮素”吗?
最好吃“洋葱”,而非“槲皮素”补剂
完整的“神造食物”洋葱强过“人造补充剂”槲皮素太多啦!因为如果把洋葱中的槲皮素单独拿出来,槲皮素仅仅是在“单打独斗”。而如果把槲皮素放在洋葱之中,它会得到下面几个伙伴的协同帮助:
膳食纤维:产生丁酸、丙酸等短链脂肪酸(SCFA),抗炎,减轻“肠漏”;原儿茶酸:抗炎;槲皮素单糖苷: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抗氧化活性;山柰酚:共同清楚自由基和抑制NF-κB,减少氧化损伤。
详细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估计街坊们也没有太多兴趣,咱们只说一句小结性的话:
洋葱里的“槲皮素”,发挥出的效果是单独的“槲皮素”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这个不是我胡诌哈,在《救命饮食》中柯林•坎贝尔博士引用了康奈尔大学刘瑞海教授的研究,如果把维生素C放在“苹果”中,它释放出来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药片中的263倍——咱们大概也可以猜测到“神造食物”洋葱中的槲皮素效果,是“补充剂”中的槲皮素效果的多少倍了。所以,真诚地跟街坊们说一句:当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时,尽量吃神造食物,不要吃人造补充剂。
基础颜究生活提案洋葱应该怎么吃?首先,槲皮素是比较耐热的,其他几种配合的分子也不太怕高温,所以,炒和煮是可以的;其次,快炒和煮一下可能更好,不要煎炸(比如洋葱圈);第三,如果炒的话,用初榨橄榄油或者椰子油比较好,我自己偶尔也用猪油,因为馋;最后,洋葱(以及其他蔬菜)最好在吃饭的“前半段”吃下去,对于护肤、减脂和控炎更好。吃多少?多多益善,反正正常吃洋葱的话,根本不会有多少热量,更没有什么毒性。对了,如果饭前喝杜仲茶(最好2包)补充“绿原酸”,吃饭前三筷子(最好6筷子)吃洋葱或其他“槲皮素”含量比较高的蔬菜,饭后还能走十分钟(最好30分钟),那就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