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们都知道我三年减了40斤,但可能不晓得@Jason也瘦了一圈,而且他原来的“糖尿病前期”(就是“胰岛素抵抗”)问题也得到了大大缓解。不运动,没节食,单单靠绿原酸就控制下来了。我拿到了他去年12月的CGM(持续血糖监测系统)数据,比对了最近的数据——真的!之前他吃一大碗白米饭会犹豫半天,现在从CGM数据上已经看不出来了。@Jason是怎么补充绿原酸的?性子急的街坊可以直接拉到文末看“基础颜究生活提案”,愿意听我聊聊的街坊,咱们喝口杜仲茶,让我从“目标设定”说起。减重:瞄准正确的目标减重多少斤,血糖变正常,这些都是“大目标”。我忘了在哪里看过一句话:“大目标”是不能瞄准的,它是在实现一系列“小目标”的过程中慢慢浮现出的“副产品”。这话非常有哲理,但问题在于没有实现“大目标”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小目标”有没有设定正确。1980年,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和农业部共同发布了《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希望通过调整“碳水/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比例来让美国人瘦下来——打脸的事实是:自此之后美国的肥胖率翻了一倍多(截止2012年)。Guyenet博士觉得这份指南的bug不是给错了建议,而是向错误的脑区提出了建议——要改变人们的行为,知识提供“正确的信息”是不够的,无论这些信息多么精准、多么清晰、多么有说服力,这些都只能改变“人们怎么想”,而不是改变“人们怎么做”。也就是说,美国政府搞错了“小目标”的设定方法,用遥远未来的健康和活力来要求人们现在做出改变,那眼下的美国人是不会少吃一口的。
咱们一条一条地看:A:抗炎、抗氧化;B: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缓解胰岛素抵抗;C:预防心血管问题;D:肾脏问题;E:肝脏问题;F:肺部问题;G:防癌;H:皮肤问题;……看着这个列表,也就对绿原酸极有信心了。一起看看@Jason前后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这是去年12月份的数据:这是最近的数据:稍微总结一下:无运动,无饮食控制,平均葡萄糖从9.0->7.0,糖化血红蛋白8.0%->6.3%,达标时间(TIR) 74.1%->97.5%。
基础颜究生活提案@Jason做了什么呢?每天早上一杯绿咖啡;饭前喝点杜仲茶;吃饭时,先蔬菜,再豆制品肉蛋奶,最后主食。
对了,顺便说一句,@Jason最近在我们三楼弄了个小厨房,一直在做各种香料…
这两天整个三楼都是姜黄的香气,因为在弄一个姜黄调味儿的土豆小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