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写的《“警察局长儿子性侵了她,却被误杀……”》和大家聊了聊育儿中的沟通与信任问题,没想到引发了后台大量的留言。
一直想着抽个时间和大家具体来聊聊育儿中有关信任与沟通的问题,刚巧今天我手机出了故障关机了,所以就安静了一天来慢慢写写这篇文章。
1
小金鱼入园
在去年写到小金鱼刚刚入读幼儿园时,小金鱼比其他小孩多了许多“淡定”,只有前面几天分别的时候有点不舍,但完全没有嚎啕大哭、挣扎不休、不愿入园等反应。其实,这不仅仅是孩子安全感的体现,也是她与父母之间信任的体现。
我和涛哥从小对小金鱼都言而有信,所以她对于我们的话语有信任基础存在,当我们跟她约好:“等你吃完晚饭放学了,爸爸妈妈就来接你了。”她会表达说:“爸爸妈妈,我舍不得你们,但是我会勇敢的。”
她会眼眶微红,但是她知道爸爸妈妈会在约定的时间来接她,所以即使不舍也不会不知所措的嚎啕大哭。(幼儿园许多小朋友哭的撕心裂肺就是因为他们以为爸爸妈妈不要他们了,所以他们情绪崩溃的时候听不进去大人的解释)
今年有一次,我临时有事接小金鱼要迟到了,所以我赶紧给幼儿园打电话,麻烦老师跟小金鱼说一下妈妈工作有点忙,要晚一点来接她。同事见到我打电话了就说:“你仔是不是太矫情了,迟个到干嘛还要跟她说,我老迟到,我仔哭了几次就不哭了,小孩子粗糙点养蛮好的。”
对此,我只能不置可否的抿嘴一笑了。
和孩子的信任是日积月累的,并非一蹴而就,所以我在乎孩子的情绪,理解她,也通过我的行为让她理解我,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对话沟通。
通过这次迟到之后我意识到以后可能意外还会出现,所以晚上我就跟小金鱼(打预防针)说:“妈妈如果答应了来接你,又迟到了的话,那是因为妈妈工作有点忙,所以会晚一点点来接你。”
小金鱼听了反而安慰我说:“妈妈,没事的,你迟到了我可以跟老师还有同学(有一部分孩子都是晚接的)玩积木等你的。”
2
小金鱼请求帮助
在小金鱼两岁多的时候,特别喜欢在家里找东西,我也会在她“忙活”的时候引导。比如说,她想拿桌子上的水杯,踮起脚也拿不到。我就会对她说:“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样才能拿到呢?”
她就会跳啊跳,蹦啊蹦,然后一直踮起脚用手去够,等她忙累的时候我就会跟她说:“这样还是不能拿到的话,那我们要想想别的办法哦。”(等她再大点的时候,我带她看了绘本《我们的身体》,我就会问她脑袋是用来干什么的,她会告诉我有一个区域是用来思考的)
她就认真看着我,点点头,然后抠抠脑袋,最后自己搬个小凳子来,终于成功拿到水杯。
再后来,她想拿家里酒柜上面的水晶饰品,搬了凳子和椅子都拿不到,我就跟她说:“宝宝,当你自己做不到,想了许多办法都不行的时候,你就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
这样的慢慢引导,让小金鱼后来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就会说:“爸爸妈妈,请求帮助!快来帮帮我吧。”
比如今天,她在拼磁力片时,遇到一个难题,她就会来问我。因为她已经四岁半啦,所以我在她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是引导她去想办法自己解决,毕竟孩子多动脑多钻研,才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也对于她将来的成长之路有积极作用。
3
涛哥一声吼
某一天,我和小金鱼陪着涛哥在剪头发,理发店的老板跟我俩都是老熟人了,因为我们一般都就近在这家店剪头发,但带着小金鱼去的还是比较少。
这天老板的孩子幼儿园放假,老板店里忙就带着儿子过来店里了(他平时很少在店里)。老板儿子比小金鱼小几个月,可长得却比小金鱼高也很调皮,动不动就拿着玩具过来撮小金鱼,老板怒吼了几次也无效,他儿子压根就不听他的话。
当涛哥在剪头发的时候,小金鱼从我这里走向涛哥(她在涛哥的背后,但涛哥可以在镜子里面看到小金鱼),突然老板儿子就从小金鱼后面跑出来,直接推的小金鱼一个踉跄,差点撞上了玻璃门。因为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了,我还没反应过来,但在小男孩推小金鱼的那个瞬间,我就听到涛哥暴跳如雷的喊了一句:“不准推!”
然后我就看到涛哥弹跳起来,去看小金鱼了,看到小金鱼没问题后他就拉着小金鱼过去找小男孩“算账”。他不仅仅教育小男孩不准推人,还说如果他这样推小金鱼那他就会帮着推回去,并且要求小男孩道歉。
那一刻,看着小金鱼依偎在爸爸怀里,就好像看到了我小时候,当我遇到委屈时,我的父亲都会像山一样告诉我:“不要怕,爸爸在。”
记得小时候我被别的小朋友打了,我爸爸就会说:“不要怕,打回去,打不赢回来告诉爸爸。”
所以我想,当年我选择成为一名记者,勇往直前时,是不是也有父亲给我的一份勇气。
4
信任和沟通是亲子关系的基石
信任是人与人愉快相处的基础,这在亲子关系中同样适用。和孩子培养默契的信任感,尤为重要。
信任是亲子沟通的重要纽带,父母与子女建立了良好的信任,也就能更有效的沟通。
大部分父母都喜欢对孩子承诺,可却未必都会实践。孩子出生后对父母信任是天性,但若父母常常对孩子敷衍了事,忽视自己的承诺,那么孩子心中对父母的信任感就会大打折扣,父母的“威严”也就因此一点点“扫地”。
当时间累积,孩子对你说出那句:“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你说话不算数!”
你会有多难过呢?
许多二胎家庭的朋友都跟我反应过一个问题,他们都误会过孩子。比如说,当两个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们忍不住过去训斥了正在犯错的孩子,可最后却发现其实“另有隐情”。他们眼前看到的正在犯错的孩子,恰恰是被他们以为无辜的那一个孩子逼急了才动手。
其实,这就是父母通过片面看到的情况就断定事情的真相,即使孩子有时候说了真话,但父母仍然以自己眼前所见而否认了孩子。
当然了,在这里还要提醒一点,不要“照书”教孩子,每个个体都有差异,不能因为自己学到了几点育儿知识,就照搬着教孩子。毕竟在你看这本书之前,孩子已经形成了一部分“模板”,当你“照书”去学习的时候,却未必适合孩子现在的“模板”。因地适宜,因人而异,根据个体差异而做调整才是良策。
我见过两位这类家长,因为在某书上面学到了一点——无条件相信孩子,所以照书搬的让人哑然。
第一位妈妈,当她孩子在外面发生任何事情时,她都会第一时间抱着孩子说:“妈妈相信你。”
但其实呢?她家孩子贼精,欺负完人后就装成无辜样,躲在妈妈怀里撒娇说自己没有。如果不是这个世界上有摄像头,估计这个真相永远不会拆穿。
第二位妈妈,她家孩子同样是有一些小聪明,每次想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先看看周围有人注意没,没有人的话就赶紧手脚并用抢过来。等那孩子哭的时候,她就哭的比对方还大声,最后她妈妈就以为自己孩子受欺负了,直接去为孩子“出气”了。
其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深谙“趋利避害”这点,也懂得“审时度势”。比如说,小金鱼在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面前就会矫情一些,还会提一些那个当下我不会答应的要求,因为她知道有人会答应她的。但是,我都会适时阻止老人家的妥协,告诉她这是不行的(所以,她也就不会再耍这类小聪明了)。我上面提到的两位妈妈,她们的孩子正是摸清了她们的“路数”,所以才会如此肆无忌惮,长此以往就难以矫正了。
信任感,是孩子出生后与我们无缝连接的,不知道妈妈们喂奶时是否有感触,当孩子吮吸喝奶的时候,我们是他的全世界。天性让我们在他们生命最初彼此信赖,我们在时光的长河里一点点累积信任感,一起搀扶彼此在这美好世间同行。
而信任正是从小事开始的,一如我今天文章前面提到的三件小事。
沟通则是从日常开始的,我们与孩子共同交流日常生活的点滴,分享彼此认知世界里的惊喜与不同,切忌不可空洞说教。
我们与孩子累积起无坚不摧的信任感,有助于我们与孩子更有效的沟通,也能让我们心靠的更近。
因为,被信赖的人就像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又会将关爱、力量反过来施予给自己信赖的人。
上周的团购《懒女人也可以如花似玉?!(文末有福利)》直接让后台留言区爆满了,因为只能精选100条,所以后面的朋友就参加不了此次留言活动,下周再给朋友们来一波活动感谢大家!
这次团购比预想的更火爆,加班加点争取做到给大家承诺的3个工作日内发货!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谢谢!
PS:后台的消息有时效性,超时就不能回复了,所以在这里公布下我的私人微信号:hhjy201506,欢迎添加我!关于大家的问题,我会抽时间回复的。不过因为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跟大家闲聊,但是我们知道彼此的存在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