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微商动态 > 聊一个深刻的问题:为什么说服一个人这么难?

聊一个深刻的问题:为什么说服一个人这么难?

作者:   来源:  热度:58  时间:2025-05-02
在生活中,人总想说服别人,而别人也总想说服自己。两种努力通常都会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好多年前,我看了一本书,明白了背后的原因。可称奇的是,这不是一本心理学的书,书里面也

 在生活中,人总想说服别人,而别人也总想说服自己。两种努力通常都会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

好多年前,我看了一本书,明白了背后的原因。

可称奇的是,这不是一本心理学的书,书里面也几乎没讲心理学。但是我看了这本书以后就全明白了,这本书的名字叫《世界观》。

这本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尤其是聚焦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由于是好多年前看的,大部分内容已经记得不清晰了,但是有一句话我深深地刻在脑子里:一个人头脑中的观念,不是一块快散的碎片,而是组成了一个拼图,是相互咬合在一起的。

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念、对人生的观念、对国家的观念、对家庭的观念、对金钱的观念、对情感的观念、对教育的观念,对健康的观念等等,都是相互关联的。因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是自洽的。如果不自洽,人的思想就分裂了。

要知道,欧洲人放弃“地心说”转而相信“日心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你可能会纳闷,难道接受一个新的知识点有那么难吗?但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一个知识点”的问题。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接受“日心说”就相当于颠覆他们心中的整个观念版图。这涉及到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知识传统,涉及到宗教对于宇宙的正统解释,涉及到人类自诩居于宇宙中心的自豪感。所以要打破“地心说”转而接受“日心说”是何其的不易。

“地心说”和“日心说”两个观念之间的竞争和更替可以作为所有观念竞争之间的一个样板。

再拉回到日常。假设现在你想在某件事上说服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跟你很亲密的一个人,而这件事你也觉得很重要。但是很可能,你不会成功。

你以为的“说服”是:我只是让你同意我在某件事上的看法。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却是:你在冒犯所有我所相信的东西。

因为他对某件事的看法,实际上是源自于他心中的整一套观念系统,而不仅仅是对此件事的看法而已。

所以我早就想通了,我轻易不尝试说服,早早地放弃了说服另一个人的幻想。

但是,这里面还牵涉到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为什么这么难?

改变自己和说服别人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说服别人是要打破别人的观念拼图。

改变自己是要打破自己的观念拼图。

虽然都很难,但是后一种更可能实现一些。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可以让自己进入阅读中。

阅读就是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观念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读一两本书不够,再好的书都不够,因为一本好书恐怕也只涉及一个观念。

你需要读很多本书,尤其是你既需要读人文,也需要读科学。通过了解现代的科学知识,你才能客观地认识我们身处的宇宙和地球;通过了解现代的人文知识,你才能全面地理解我们身处的社会和文化。

在读了很多书以后,你才可能撬动自己原来的那个观念拼图,让自己的观念拼图升级换代。其实也不是升级,而是彻底的革命,是思想层面彻底的革命。

如果一个人缺少这样一个大量阅读的历程,那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头脑中的整个观念拼图会不可避免地局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有限的人生经历中,他很难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全面、深入、客观的认识。

如果一个人认识的高度不足,最直接的后果是,他想不出自己人生的出路在哪里。因为他所有的“目之所及”是很窄也很近的。他看不到、看不清前方,好像一切都已经注定。他会更笃信和臣服于“命运”。

所以读书,读的到底是什么?当然可以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我觉得,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阅读来打破自己原来的观念拼图,来重新塑造一个更强大的观念拼图。

我坚信,在整个的人生历程中,比“观念的自我改造”还重要的事真是不多了。

我在漫长的阅读历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观念的自我改造。但是改造并不会在某一刻结束,我只要不断地阅读,就会一直检视和校正原来的观念。

对我而言,看书就像洗澡,是把思想的泥球使劲儿搓出来。

阅读给了我许多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正是观念的塑造。我的新书《精读》又正好是一本能帮你重塑观念的书,不读不知道,你只要读了就知道了:

相关专题:
阅读推荐
最新阅读
最新文章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