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
因为真理都是简单的。
我信奉的一句话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就是说,知识可以多多积累,多多益善,但是道理则是需要提纯,要简练出来一个或者几个最核心的理,多了没用,而且很可能走偏了。
还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知行合一”。但是光知道“知行合一”没用,你还需要在“知行合一”上知行合一。
你看现在的短视频,讲道理的人很多。这些道理有对的,有不对的,各种观点都有。看多了以后,脑子里各种道理嗡嗡嗡地打架,脑子被搅成了一团浆糊。
我们缺的是道理吗?我们不仅不缺道理,而且道理已经过剩了,满载了,溢出了。
但是我们难道不需要道理吗?也不是,我们需要一个或几个最核心的道理,你认准了这个理、围绕着这个理去修炼自己,把自己修炼得棒棒的,那么基本上你这辈子就不会差。
说到我自己,我所会的东西很少,我只是一个读书人和写书人,外加会做一点饭,是家里的大厨。其他就没有技能了。对我来说,我认准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是:
“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必定是一个高明的阅读者。”
从这个理出发,我写了《精读》这本书。
当然这个理并不新鲜,有很多大作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过,具体的词句不一样,但是意义差不多。
例如余华在随笔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里记录了这么一段对话:
你可能会好奇:余华为什么会成为余华?余华这么厉害,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秘诀?
其实上面的这段话就已经是谜底了。余华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以前不知道这个道理,读到这里也已经知道了。
所以接下来呢?
你需要的不是再去收集其他更多的“写作道理”或者“写作秘诀”等,因为这一个道理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你需要做的是成为一个“好读者”,直接拿起一本好书(大师作品)读起来。读的时候开动自己的大脑,把CPU开到极速模式,去深入到书的内部。
但是,这个过程肯定是富有挑战的,这时你不妨读一下我的《精读》。这本书其实就是带领你在阅读这件事上入门的,一本入门级的阅读教程。你认认真真读了这本书,以后去精读那些大师名作就会“有了感觉”,在今后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就会变得有章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