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距离上次在这个号写稿,
竟然已经过去了快4个月。
这4个月发生了很多。
年前信心满满誓要干出点什么。
年后经济不景气,坏消息频出。
团队面临的压力大了很多。
老实讲,
这4个月里,花在找钱的精力,
远远多于怎么“提升创作”。
图片
年初发的朋友圈
2022确实会成为某个分界
但并不是我当时想象的那个分界
二。
情况有稍稍变好一些。
在商务的努力下,
6月份其实还可以。
我也卸下了一些重负,
不至于每晚临睡前,
满脑子浮现的是各种各样的支出项。
但很奇怪。
在忙碌完一个大单子后的隔天,
对象人不舒服先睡了,
我一个人坐在客厅的单人沙发,
看着窗外的大马路,
突然有点点失落和难过。
然后我意识到,
其实这4个月里,
这种失落和难过一直存在,
只不过被焦虑和压力掩盖了。
我很认真地在想,
是不是因为我还在担心团队的收入问题。
还是说这种难过其实和钱无关。
是别的东西在作祟。
三。
然后我又看到了那条朋友圈。
我很少发朋友圈。
整个22年,就发了3条。
我看着那条关于“分界”的朋友圈。
脑子里其实也有了答案。
我好像并没有朝自己年初的目标,
继续靠近着。
这个目标和钱无关,
只和创作相关。
即使发生了那么多糟糕的消息,
即使经济上确实不比去年乐观,
但我仍然觉得那个目标想做,也应该去做。
有时候人真的很奇怪,
写下这些话的时候,
我甚至想不起来,
到底我在犹豫什么。
我想好了做什么,
想好了怎么做,
想好了值不值得做。
那他妈就应该去做啊。
真神奇。
原来做和不做中间,
只隔了一个“说出来”。
四。
当然,因为经济的不乐观,
我得换一个方式去实现当时的目标。
讲了这么久,
其实一直没说那个目标是啥——
我想带出更多更好的创作者。
不是一个两个。
是一百个以上。
哈哈。
我能想象有一部分人对这件事的嗤之以鼻,
但不知道为什么,
我有种“就是这种感觉”的感觉。
毕竟进工作室6年里,
我们带出来的好创作者,
两只手数的过来。
当然这个目标需要时间,
需要试错,
我也不知道何时能做到。
但有在做就好。
所以在今天这篇的结尾,
我想招一批撰稿人,线上线下都行。
但这次只面对大学生。
原因有几个:
1、比起工作者,学生的时间更多,经济压力更少。
2、我能提供的,是工作经验,创作思维和500-1000/篇的稿费,但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创作是一件需要心态、热情和精力的事情。(试想一下,第一步测试是一个月里更新20篇作品,上班族是很难完成这件事的)
3、对于学生而言,这套模式能给予的价值是比较高的。(当年去群面的时候,真的能明显感受到哪些有工作经验,哪些没有,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差别)
这次的要求也很简单:
1、你真的喜欢创作这件事,至于有没有能力,有没有什么文笔,高考作文是不是满分,在我这里一点都不重要。
2、你要有充裕的时间去做训练。
3、我希望你可以主动点去获取你想要的东西。(创作能力、工作经验、稿费)
4、知道我是谁,知道我做过什么,知道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当然我估计我的读者们都已经老了不少。
如果你们有师弟师妹,
我也希望你们可以推荐给他们去试试。
这次招的人数不限,
如果想报名,
只需要扫码填写下面这份问卷。(6.19-6.26)
如果过了第一轮筛选,我会主动联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