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姑娘拉姆美丽善良,却在前夫的残酷施暴下变成一堆焦炭;她也曾想过抗争,离婚、复婚、再离婚,还求助过当地公安、法院和妇联,但最终仍然死于家暴。
一个中国姑娘之死,甚至惊动了国际社会。《纽约时报》发表评论称,在一个将离婚视为耻辱、“迫使被虐待的受害者保持沉默”的社会,执法不力,惩罚力度也不够。拉姆所在的农村地区,受害者往往缺乏社会支持网络,对自己的权利了解甚少。
西方媒体的评价肯定有其立场,自带“上帝视角”,但从一个普通中国公众的角度看,拉姆惨死,这一血淋淋的教训太过惨痛。
我们有法律,但法律的执行在哪里?
2016年我国就正式实施了《反家庭暴力法》,但拉姆的人间惨剧在4年后还能公然发生,法律并未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前夫对拉姆一次又一次地威胁、恐吓、殴打,当地有没有他进行限制和惩戒?
拉姆本来可以依法向司法机关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在自己和暴力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墙,但她为何没有得到应有的司法救济?
我们的基层执法力量,对于干预和惩戒家暴有没有提高认识,进行哪怕是最起码的职业训练?
拉姆曾经求助于当地公安,为何很多人选择视而不见、不作为,或者是和稀泥?到底是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或者“家和万事兴”“重和不重离”的传统思维束缚,还是因为某些人某些部门的自私、冷漠、不作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更多惨剧发生,就这样看着一个个姑娘惨死在家暴之下吗?……
远去的生命无法挽回,但此刻,全社会需要深思的是,如何让《反家暴法》的执行力度硬起来,如何不让法律仅仅停留在纸面之上。
最后,女性朋友们,如果你的丈夫或男友有家暴倾向,不要再心软了。家暴的因子是长在内心深处的,有一次就有两次三次甚至十次。姑息纵容,只能带来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