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相当低俗,因为背后的事实相当惊悚。
你死了。别人查了一通,然后告诉世人:这个人,白死了!
没错,说的是毛洪涛,那个自沉水底的成都大学原党委书记。
周末向社会公布的一纸通报,给毛书记完美地披上了寿衣。
他的直接死因是——
“毛洪涛同志长期以来工作上自我要求高、压力大,出现明显身心疲惫状态,其社会角色、自我预期与心理感受落差较大,缺乏专业医疗帮助和有效疏解,在较长时间内其焦虑情绪日益加重,在认知上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并采取极端行为。”
关于毛书记反映王校长的一系列问题——
“连续挤压三任党委书记”
“拉帮结派、排斥异己、独断专行”
“建立利益集团和独立王国”
“用阴招、泄私愤、拉山头、无底线”
“披着学者的外衣,满心名利追逐”
“营私舞弊、中饱私囊、无视群众利益”
“管理混乱、隐患丛生”
“不讲政治、破坏规矩”
“强力防御全面从严治党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政策要求”
……
如此这些,看来也是当事人在焦虑情绪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反正调查结果就一句话——根本不存在。
至于那位饱受争议的王校长,通报说——
王清远同志属于学者型领导干部,性格很直,有什么不同意见,均直截了当、当面表达,有时比较固执,但没有发现王清远同志“独断专行”和“用阴招、泄私愤”的情况,也未发现“拉帮结派”的现象。
知道了,王校长没问题,但您也没必要用通报再骂他一遍吧。
何况,王校长没问题,这不是调查组得出的结论,这本身就是毛书记生前自己说的呀!
通报里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他的原话——
“近段时间与王清远同志协作配合较好”
“这次干部调整,我们两个先沟通了,通过得非常顺利”
“我和清远认识高度一致”
“清远校长很支持我的工作”
“现在成都大学要引进一名院士很难,王清远如果能够申报院士成功,对学校是件大好事”
“我们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项要求”
“我和校长建立了正式密切的沟通制度”
……
看完这份通报,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第一,这个毛书记真是虚伪,口是心非,人前一面人后一面,当面说的都是他和王校长怎么怎么好,然后在朋友圈又把人狠踹一脚;
第二,这个毛书记功利心太强、心眼太小、格局太小,内心世界无比压抑沉重,把一点点芝麻绿豆大的利益和权力之争看得太重,放不开卸不下,无法释怀,只能自我了断。
恭喜你,毛书记,原来你也“抑郁”了!
突然想,写这个调查报告的是什么人啊?金刚钻炼成的吗?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水底的毛书记,此刻应该正在含泪吟诵那首千古绝唱。屈原自沉,依然留下无数壮美诗篇、引来后人世代称颂,还有我们喜欢吃的粽子。但这个毛书记,除了留下一句“活该”以外,什么都没留下。
把一切归于一个人,归于一个极低概率的偶然事件。这是一个早该预料到的结局。
其实,一同淹到水底的,还有我们无数的问号——高校过度行政化问题、学术不端问题、领导班子特别是一二把手配备问题、高校权力运行体系问题、背后的利益分配问题……一系列问号,都随着一句“思维定势”和“极端行为”沉下去了。
我们的文化,讲究“死者为大”,但也讲求“一了百了”。所以,那些因为“抑郁”自尽的问题官员,以自己生命的惨痛收场,换来全家脱罪、家人平安,拿到的估计也都吐不出去了。他们的后人,将来都要给他烧高香。
但毛洪涛不一样。这个颇有些书生意气的官员,学者不像学者,做官不像做官,死了都变成“极端行为”,活得这叫一个憋屈。
犬牙交错互相角力的双方,一方突然身故,把真相也永远带走,从此死无对证,这场游戏也只能就此偃旗息鼓。毕竟,生活要继续,事业也要继续,成都大学这块招牌更要永永远远红红火火地保留下去。
相比这些,一两个人的个人恩怨、利益纠葛、义气之争、争权夺利,简直就是茶壶里的风暴。
剩下的水可以泼掉,破了的杯子可以碎掉,但那副茶海必须保留,而且还要完美和精致地保留。即使内部蠹朽,但仍必须色泽亮丽、外观可人。而且,很快,一副漂亮的新茶具就又会摆上来了。
在此前的一篇文章《溺水的,除了毛洪涛,还有一所高校的权力江湖》(见文末“阅读原文”)中,煎炸君提到了热播的网剧《沉默的真相》。《真相》里,决意一死的青年检察官江阳,在镜头前用一根绳索自尽,方才唤来对屈死的侯贵平的平反,唤来迟到的正义。
无比心痛。让人心痛的并非江阳之死,而是——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更何况,谁说毛洪涛就一定代表着正义?这个江湖,谁是小白,谁又有胆说自己代表“正义”?
毛洪涛之死成为引发极大争议的公共事件,因为它牵出了一串问题。我们期待调查结果早日出炉、公之于众,但决不仅于此。我们要的不是一份通报。
仅仅为了给公众一个“交待”才在舆论喧哗和众生期待中端出来的答卷,貌似客观公正、无所不尽其详但又留下更多疑点、招致更大质疑的答卷,没有被公众评分的资格。答案,既要平息争议,更要导向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