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在这个城市里满是常青树,即便是日历上说已经接近中秋了,我也不曾见过一叶秋天的样子。
可是就在某个清冷的早晨,每天上班都会经过的小路,开始飘散起浓郁的桂花香气。
果然一眼就瞥见了绿叶掩映中悄悄开出的点点金黄。
看来秋天是真的来了,要是能回家的话,妈妈的桂花糕一定也做好了。
今年中秋和国庆合在了一起,毕业后久违的长假,可我还是因为工作没办法回一次家。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藏在月亮里的,是对家人积攒已久的思念。
上半年的疫情让我们变得更加脆弱,也比以往更加渴盼与家人团聚。
昨夜恰好读到陈麒凌的《猪肠碌你吃过没》,故事中,儿子结婚后去了黑龙江,几年后才回到老家广东。
这一南一北,相隔4000公里的距离让彼此深深思念着对方,却又因种种限制,无法相聚。
回家后,儿子才得知前段时间,父亲摔了腿都没敢给自己打电话,怕添乱,老两口相互扶持着去的医院。
即使父母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自己的儿女回到身边,他们说出的,也只有一句:"不用惦记我们,你在那边好好的就行。"
看到这里,想起不在身边的爸妈,眼泪就绷不住了。
我们这一代人为情爱奋不顾身,为理想努力拼搏,却不愿多抽出点时间为父母停留。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人生就像风中的柳絮,飘然不定,聚了又散。
长大后明白,遇到的人都只是陪伴你一段路的过客,父母也一样,他们总会先你离去。
每次和父母视频通话,他们总是一个劲问我有啥想吃的,给你邮寄过去。
长大了,分隔两地了,就怕我吃不好穿不暖,惦记着我,因为我是他们的唯一的宝贝啊。
看着视频里母亲不知何时苍老的脸,我在大脑里飞快地计算着还能陪伴他们的时间。
原来,那么少。
突然好害怕,再也没有母亲唠叨却关切的话语,再也没有父亲苛刻却充满力量的保护。
亏欠父母的太多,我怕来不及还清。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小时候,东西坏了找爸爸修,想吃啥了让妈妈给做,他们总是毫无怨言甚至还很开心地为我们"服务"。
长大了,我却连教他们如何使用微信都很不耐烦。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哪一刻你觉得父母老了?"
或许是随着我们的长大,越来越像小孩子一样小心翼翼。
就像是当老妈迷上了拍抖音,却不知道如何保存,让我教她的时候,难为情的像一个犯错的小女孩。
想到傅首尔那段话,一字一句戳着我的心窝:"不要代表这个时代淘汰你的父母,帮助他们,接纳他们,是我们能够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其实父母的爱既矛盾又卑微。
他们既希望儿女在空中自由的翱翔,飞得越高,他们越骄傲。
又希望他们可以经常返航,回来陪陪待在巢穴里已经飞不动的父母,能在身边多待一会就更好了。
我们一天天长大,上学,工作,最后组建自己新的家庭。
他们一天天变老,退休,独守于空荡荡的家里,期盼着往日的热闹。
李诞说:我们这一代的孝道就是让父母觉得自己还有用。
抓紧现在的时间给他们真正想要的。
对父母来说,最好的爱不是给他们钱让他们安享晚年,而是被需要。
父母渐渐老去,他们害怕成为儿女的负担,成为无用的人。
如果不能一直留在在父母身边,那就让父母知道不管在哪里,我们永远是需要他们的那个孩子。
让他们觉得被需要,大概也是另一种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