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之前,养发行业的奠基企业章光101的生发产品销售渠道在医院与药房,1996年之后,随着国家卫生部新规的出台,特殊化妆品批号产品全面退出医疗行业,于是开启了街头巷尾的实体店门面渠道。
二十六年前,一些门头上面品牌logo很小,“防脱生发“四个字很大,依靠经营项目提醒顾客进店,2016年起,一些门头修改了,品牌logo依然很小,小的让你远了根本看不清,但”防脱生发“后面多了”白发转黑“四个字,如果只有6米宽的小招牌,上面是防脱生发,下面是白发转黑,如果是12米长的宽招牌,这个八个字,两个项目就依次排列。
行业发展到今天,你在一二三线城市几乎看不到这样以项目为主打的招牌了,为什么?一个是门头形象太low,另外一个原因自然是广告监管严格了,门头就是你店的名字,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养发馆即可,怎能容许你大张旗鼓突出经营项目,将门头变成户外广告牌。何况你这广告还夸大其词:签约生发(白发)无效退款。
2006之前,特殊化妆品虽然退出医院药房系统,但当时的国家卫生部依然承认特殊化妆品具备育发功效,所以像章光这样的老品牌,因为手握大批特妆字批文,止脱发生新发项目依然成为当时的主营业务。可现在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突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养发护发类特殊化妆品界定中,已经没有了育发功效,而许多老品牌的特妆字到期之后,再续批特妆字已经非常之难了。
图片
随着毛发移植市场的红海化,大量三甲医院、整形医院加入这个市场,将以往依靠口服的非那雄胺、外用的米诺地尔产品治疗雄性激素脱发调整为毛发移植加术后护理模式,这样的模式比专业的毛发移植医院更符合顾客后期的维护,而毛发移植医院也增加了维护专科,使用西药产品开展术后顾客的维护业务,利用医疗优势去挤占养发馆的传统生发市场,一些养发连锁品牌总部不甘示弱,也纷纷开辟自己的毛发移植医院,巩固自己的传统生发业务。
最大的变化是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二十多年前,50后、60后雄脱顾客大多去防脱生发专营店,十几年前,70后的雄脱顾客依然去各种品牌养发馆,五年前,80头的雄脱顾客还会走进生发白发为主的养发馆,而现在呢?当85后,90后群体开始出现两鬓与发际线后移,她们大多直奔各种医院而去,甚至直奔毛发移植而去,已经很少光顾养发馆了。养发馆剩下的生发顾客,大多只有斑秃、产后脱发、秋季脱发乃至不明原因的各类脱发顾客了。
当然,功效型养发馆最巩固的项目还有防脱发,这是一个持续的健康的项目!
当生发项目逐渐医疗化,养发馆早期的黄金项目已成昨日黄花,功效型养发馆依靠白发项目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但未来怎么办?白发项目是否也会步生发项目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