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超市购物结算,手机支付页面提示我“余额不足”。换了张卡消费,走出超市门口的我拎着两大袋子的食物,计算着自己的账单,又是在食物上花了许多钱。
我承认我很贪吃。即使我不饿,我的嘴里却依然会在咀嚼着食物。
这于我是一种安慰,用食物来更改不好的心情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
回到家后随手打开几罐啤酒,我吞咽下去的仿佛不是酒精而是心底无端蔓延出来的烦躁。
我爱极了酒精带来的醉醺醺的感觉,仿佛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无关紧要也无足轻重。
糖果的甜味在舌尖上绽放,遏制住了心底莫名的苦涩带来的眼泪。
冒着热气的水饺或面条进入到胃,心灵的满足感在那一瞬间被放大到极致。
在情绪性饥饿下,我用着食物来治愈自己。
生活向来不是容易的,各人各有各的不幸。身体上的痛苦有着直观可见、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心理上的痛苦在治疗时却是一直反反复复。
02.
我知道自己不是个积极的人,情绪不稳定是常有的事,有的情绪无法调节无法诉说,只好自己默默消化。
在负情绪风暴里,唯一能让我稳定不变的似乎只剩下了一口口吞咽着的特定的食物。
近乎自虐般的享受着那种胃极度丰盈的连胃壁都被撑开的痛苦感受,在极度的辣味与甜味中可以清醒的感觉到多巴胺的不断增加,我在食物里寻找安定痛苦情绪的方法。
蓬松绵软的面包带着小麦的清香,口感绵密的奶油有着恰到好处的甜。对特定的食物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我们吞咽进去的不是碳水化合物,而是几近崩溃的自我。
在五谷轮回里,我们一直在被更新。接近破碎的坏掉了的我们被丢弃在被消化液分解的食物残渣,新的状态良好的我们诞生在食物被吞食入腹的瞬间。
人间的烟火气,能够安抚痛苦的心。《深夜食堂》里的人来来往往,众人记得那是个温暖的曾经给与了自己爱与希望的地方。那是一个心灵的港湾,坏情绪的垃圾桶,好心情的收纳盒。所有的一切,全都寄托在普通的食物之上。
一直认为,还可以用着食物治愈自己,所有的一切也都会顺利;还对着食物有欲望,是还在渴求着爱和支持与从未彻底失望。
尽管今天对于我们来说糟透了,舌尖接触到想吃的东西时却依然会感觉到这个世界依然美丽,明天依然值得被期待。
这是食物的魅力,是生活的重压之下抵抗负情绪的良药。
03.
我们爱着食物的滋味,因此产生的情绪性饥饿便是最好的证明。在与负情绪的斗争中,我们学会的是自我调节。
那些被吞咽下去的食物将会压制住各种负情绪,让心情骤然轻松。
在升腾起来的食物的热气里,在喝下第一口热汤时,所有的一切不平都一同被吞咽进去,我们吐纳出来的是崭新的心情与希望。
世界依然是有趣的和充满希望的,我们也永远是理智和克制的,痛苦的生存却依然乐观的生活着。
我们依然喜欢《舌尖上的中国》的旁白所说:“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情怀。
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太多的苦痛和喜悦,中国人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吃着那些食物的我们,也就在享用着那些幸福,在食物的滋味里,将心里的苦涩一一地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