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你是否一边喝着冰饮、吹着空调,一边抱怨“浑身乏力、心烦失眠”?《黄帝内经》早有警示:“夏三月,此谓蕃秀,养长之道也。” 夏季阳气外浮,人体如同“外热内虚”的灯笼,盲目贪凉只会耗散元气。这个夏天,学会“热养”比“凉抗”更重要——扶阳气、补虚损、养心神,才是全年无病的根基!
中医视角: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夏季自然界阳气鼎盛,人体阳气随之外越,内部反而空虚。加上现代人三大“耗阳陷阱”:
冰镇围攻:冰咖啡、冷空调、凉西瓜,内外夹击逼退阳气。
熬夜透支:夏夜燥热难眠,刷手机到凌晨,暗耗心肾之阳。
汗出过度:健身房疯狂暴汗,误以为“排毒”,实则气随津脱。
自测:你的阳气余额不足了吗?
✅ 白天困倦,越热越没精神
✅ 手脚心发热,但腰腹冰凉
✅ 喝凉水后腹胀,吃热食反舒坦
✅ 夜间多梦易醒,晨起疲惫
>2条以上,提示急需“扶阳充电”!
二、四招“扶阳法”:不花一分钱,把阳气焊在体内
1. 晨起“借天阳”——晒背15分钟**
方法:早7-9点,穿薄衣背对阳光,晒至背部微暖(忌正午暴晒)。
原理:后背督脉为“阳脉之海”,阳光直补命门之火。
2. 饮食“伏火炉”——姜枣茶升级版
配方:生姜3片(带皮)+红枣6颗(掰开)+肉桂2g+乌梅1颗,煮水40分钟。
奥秘:姜枣温中,肉桂引火归元,乌梅防燥,适合空调房人群。
3. 穴位“点火器”——艾灸关元穴
定位:肚脐下3寸(四横指),人体元气之根。
操作:隔姜灸,每日1壮,连续7天,温补下焦如添柴加火。
4. 运动“微汗术”——太极八段锦
口诀:“汗出溱溱,不可如水淋漓”,选择清晨练“八段锦•双手攀足固肾腰”,以腰带动,激发肾阳。
三、补虚分体质:三类人今夏重点调理
1. 气阴两虚型:怕热又怕冷
表现:口干却不想喝水,午后潮热,半夜盗汗。
食疗:西洋参5g+麦冬10g+五味子3g,煮水代茶,气阴双补。
2. 脾虚湿困型:头重如裹
表现:食欲差、大便黏、舌苔厚腻。
外治:藿香正气水贴肚脐(睡前贴,晨起揭),醒脾化湿。
3. 心阳虚损型:心悸不安
表现:胸闷心慌、冷汗多、失眠健忘。
急救:膻中穴(两乳中点)涂精油后刮痧,沿任脉向下轻刮20次,振奋心阳。
四、养心神终极法:夏练“静功”胜补药
1. 午时小憩“养心觉”
11:00-13:00心经当令,闭目静坐15分钟,掌心贴膝,意念存想胸腔有红光照耀。
2. 戌时“呵字诀”泻心火
19:00-21:00,站立深呼吸,吐气时发“呵”(hē)音6次,清心除烦。
3. 亥时“交泰眠”
21:00-23:00,手心搓热敷涌泉穴(足心),取“心肾相交”之意,助深睡眠。
广告
督军府的满级小锦鲤
家庭/权谋 110集
五、最怕你做这3件事!
1️⃣ 汗后冲凉:毛孔大开时冷水浇身,风寒直入内脏→ 伏天做“冬病”。
2️⃣ 地板裸睡:地气阴寒从督脉入侵→ 腰酸背痛、宫寒加剧。
3️⃣ 水果代餐:西瓜、荔枝等甘寒/湿热之物过量→ 脾阳被困,湿毒堆积。
夏日养阳,如同为生命之灯续油。越是外界酷热,越要内守温暖。这个三伏,不妨放下冰饮,端起姜茶;远离空调房,走进晨光里。记住《养生论》的智慧:“夏季调神,宜静心戒躁。” 养好阳气,秋冬才能底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