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绕弯子,核心是槲皮素。
咱们之前就写过槲皮素哈,ta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变“胆汁酸”的分泌,进而降低“体重定点”。还不够!这家伙的好处实在太多了,今天我们来聊聊它如何让人“开心起来”。
多吃含有槲皮素的蔬菜,能够让抑郁小鼠的“静止时间”减少,改善焦虑。
哪些蔬菜含有丰富的槲皮素?怎么吃?性子急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看“基础颜究生活提案”,愿意听我聊聊的街坊,咱们喝口杜仲茶,让我从“血清素”开始说起。
血清素:大脑幸福激素
“多巴胺”一直被科普成“快乐激素”,这其实有点争议。
没有争议的是“血清素”,它被科学家称为“幸福激素”。一个人如果大脑中的血清素含量比较高,那么他很可能更加情绪稳定,心情愉悦。血清素缺乏的人,则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
咱们之前写燕麦、酿造醋、小海鱼(ω-3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时,都提到过血清素的作用。
所以,如果总是不开心,咱们可以想办法提升一点大脑“血清素”的含量——不是吃药哈,吃药需要的时间很长,而且副作用很大——咱们想办法用食物来调整。
要调整,可以有两个方向:
1. 增加血清素的生产;
2. 减少血清素的降解。
增加血清素的生产,咱们之前写过用“燕麦”+“无糖酸奶”(可以拌上一点蓝莓吃),因为这样吃会增加肠道内的“短链脂肪酸”(这玩意儿还能增强皮肤屏障,让皮肤更加净透),进而促进大脑多生产“血清素”和“褪黑素”(《睡不好屯脂肪!一种快手点心来帮你》)。
那怎么减少血清素的降解呢?
血清素的降解:单胺氧化酶
大脑中有一种“单胺氧化酶”(MAO),它似乎就是要跟咱们作对——不但降解“血清素”,还能降解“多巴胺”,属于既不让我们“快乐”,又不让我们“幸福”。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哈,毕竟原始人不能一整天傻乐,要出去觅食,要准备过冬的柴火,要防御敌人的进攻——所以“单胺氧化酶”在历史上是有作用的。
现在的问题是咱们“超加工食物”吃得太多,熬夜太多,锻炼太少,假期太少,导致“单胺氧化酶”的量远远比以前多,而“血清素”的产量不足。
那有没有办法让“单胺氧化酶”不要那么积极?
有的,您肯定猜到了:从食物的角度来看,就是多吃点槲皮素。
“单胺氧化酶”想要起作用,需要有一个“辅助工”,叫“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而FAD想要来帮忙,必须有一些金属离子(比如铁和铜),而“槲皮素”可以影响这些“铁”和“铜”,造成FAD的“出工不出力”。
只要FAD“不出力”,那么“单胺氧化酶”的效率也搞不起来呀。
“单胺氧化酶”效率不高,就能让“血清素”(以及“多巴胺”)多存在一段时间,浓度上升,咱们也就更开心一点。
槲皮素(洋葱):多靶点让我们开心
咱们之前写过洋葱哈,还是以洋葱为例。
首先,洋葱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跟燕麦一样,可以调整肠道菌群,制造更多的“短链脂肪酸”,产生更多“血清素”和“褪黑素”,幸福安稳,还能睡好觉。
其次,洋葱里的槲皮素能够降低“单胺氧化酶”的作用,让“血清素”多呆一阵子,提高“血清素”浓度。
这就算双管齐下了,但这还没完,还有下面这几条:
槲皮素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进而提高大脑“海马体”的能力;
槲皮素降低“焦虑因子”(ACTH和“皮质酮”)的分泌;
槲皮素降低“全身慢性低烈度炎症”,这也有利于我们的心情;
槲皮素的抗氧化能力,能够保护“神经元细胞”,避免它们被氧化损伤。
(文献DOI:10.3389/fphar.2022.865376)
好处还是没列完,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虽然有这么多能力,虽然动物实验的结果都很好,体外实验更是报道无数,但神奇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直接利用“槲皮素”作为单一药物来做的人类临床试验,为什么呢?
槲皮素是没法申请专利的,医药公司做这种实验不赚钱。(我猜的)
不要紧,反正咱们只是吃点儿洋葱就行,没有安全问题,也不用多花钱——先吃起来再说呗。
基础颜究生活提案
富含槲皮素的食物
(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3390/biom15010151)
这篇文章咱们说的是槲皮素,但是生活提案要覆盖三个方面:“槲皮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下面是我们的建议:
每天喝点儿杜仲茶,补充绿原酸;
多吃洋葱、秋葵、西红柿,补充膳食纤维和槲皮素;
吃点儿小海鱼,补充ω-3不饱和脂肪酸;
燕麦+酸奶+蓝莓,产生更多“短链脂肪酸”;
用前面这些食材替换掉一点儿“精米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