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晓松举办的「相信未来」义演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他的倡议被一些人认为写得有些牵强,比如在工作室或田野中拿起乐器,用音乐的力量安抚所有的心灵。相比之下,老狼的一句「咱也来」更加直接而真实。今天第一期义演的名单已经确定,可能因为其中一些名字已经有了知名度。对于任何事情来说,都会有支持和反对的声音,这是很正常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场义演只是多了一个可以免费观看的线上音乐节。但对于音乐人来说,这是在他们最困难、最需要演出经费、最需要鼓舞士气的时候。我想说一句:存在即合理。如果把这个事件搬到八十年代,当时的高晓松可能会让你感觉更为纯粹。我并不是要为高晓松辩护,他这个人既不是深入了解的人,也不是粉丝或黑子。我只是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今年已经是2023年了。最后还是那句话:从事音乐或艺术是一种理想,这没有错,但你必须先养活自己,然后再去追求理想。
至于「相信未来」这个义演的名字,并不是南京市民首创的,早在70年代,郭路生笔名食指就写出了「相信未来」。当时的人们已经口口相传了,那个年代的人都能「相信未来」,更不用说现在的人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