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早上打开手机,屏幕上推送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某某小生塌房;今年本科毕业生再创新高;某某新歌断层登顶音乐榜单……
一个接着一个的最新消息充斥在手机屏幕。
上一秒还在为王心凌姐姐的翻红而感到欣喜,下一秒就因为看到虐待小猫的人而生气。
但是在再下一秒,我又因为看到美女姐姐跳舞,平息了怒气。
信息过剩的今天,我们好像很难静下心去思考某一件事。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
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却知道的越来越少了。
图片
我们每天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个不同的APP中,好像不了解当下的火爆热点,我们就会被这个世界所抛弃。
也怕会得到朋友的询问 :
“最近这个可火了,你竟然不知道?”
可是各种没有经过筛选的信息繁杂且冗余,不但让我们沉溺于“我好像与世界保持着同步”的错觉,还浪费了我们宝贵的精力和时间。
我不知道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看图片就不看文字,可以看视频就不会看图片。
看电影永远都想二倍速,越来越不想动脑思考。
想夸一件事物第一个蹦出脑海的是“YYDS” 和“你是我的神”,然后想不出第二句。
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从自己16年的学习生涯里调动不出一句话去反驳。
想要对喜欢的人表达思念,都不再能写出高中文笔的情书。
明明互联网交错横行,信息琳琅满目,可是个人的知识却越来越匮乏。
two
前两天刷到一个视频,说让用“黄昏暗杀了我”造句,看着评论区各路人才妙笔生花,我也跃跃欲试。
可是思考了良久,我竟然写不出一句自己满意的。
翻看评论区大家的句子,好像每一句我都可以想到,但是每一句我都没有想到。
我想如果是高中时候的我肯定可以,那时候读《菜根谭》、读余秋雨、读萧红,恨不得作文全是散文,恨不得日记都是名家金句。
可是大学毕业接收了更多的信息的我,却填不出一句词来。
甚至我的专业课知识也随着我毕业一年的摆烂而忘却了很多。
图片
以前不管是蓝牙通信或者CAN通信,我都可以熟练的应用。
但是最近领导让我检查一个协议,我硬生生写了大半天的驱动程序。
我每天从早上睁眼就开始观看各种新闻,我以为那些都是有用的,但其实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因为主人公在地铁看书受到了嘲讽,可是我却着实羡慕这种可以在互联网纵横交错的时代下,依然可以静下心来看一本书的人。
我也尝试过改变,尝试卸载各种无用的APP。
但是在卸载后的第二天它又会出现在我的手机桌面,我也被好友嘲讽永远的三分钟热度。
后来,慢慢明白,是我太急于求成了。
three
我开始刻意改变自己做事的方式。
在看书时放慢速度,细细品读并且沉浸在书中描绘的氛围里,渐渐发现不但阅读的效果变好了,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抚慰。
在看电影时也强迫自己不再二倍速,从屏幕内他们的故事里体会不同的人生,自己好像也没有那么焦躁了。
晚上下班回家,以往15分钟的通勤,我甩着包慢慢悠悠地走。
才发现小区的木槿花开的真好看,小区外围的商店中也新加了一家最爱的炸鸡店,以前都没发现。
约翰·列侬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波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所以我们不必去追求每件事都要做,每件事都要知道,甚至每个领域都要涉及。
图片
人可以快得慌乱失格,也可以慢得精致从容。
我们只是小人物,所以面对信息过载,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方案,我们也会被繁花迷了眼。
也会在这纷乱繁杂的世界沉迷于快带来的爽感,而忘记了慢慢来的舒适。
或许等慢下来我们就会发现:
夸赞一个人可以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不再是“YYDS”;
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变得如汤沃雪,而不再嗤嗤磕磕;
思念他人也可以如“山之高,月出小。月出小,何皎皎。”一般委婉。
所以慢下来也有很多乐趣,不一定事事都要略知一二。
那就先尝试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慢一点,静下心来发现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