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段子调侃说中国男人对女性的审美一直很忠诚,即追求年轻+漂亮。这导致在影视作品中,满屏都是充满胶原蛋白的少女形象。一些女演员年纪渐长,即使演技再精湛,可拍摄的戏剧角色也越来越少,很快就只能扮演女主角的母亲了。
在一些影视剧中,可能由于剧组资金紧张,为了节约成本,只聘请一个演员;也可能为了保持角色的连贯性,让一个演员从角色的少女时期开始演绎,一直演完整个角色的一生。这样,不可避免地要求演员“装嫩”。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违和。
个人认为刘晓庆在《武则天》中最成功地装嫩。从16岁的少女演到60多岁的老妇人,每个阶段的妆容都没有违和感。那个时代黑化妆并不是靠眼线。她在少女时代天真可爱,带有一点羞涩,在成为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时展现出的霸气,需要出色的演技来诠释。
蒋雯丽在《金婚》中也成功地装嫩。她后续的许多作品中都扮演着少女形象,但大概她低估了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当然,她的演技毋庸置疑。但当一张布满鱼尾纹的眼角配上麻花辫向你撒娇时,可能会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大家对装嫩持有偏见,并不仅针对那些没有演技的小花旦,实力派也无法幸免。周迅在《如懿传》中的少女扮相引来了群嘲。实际上,周迅只在前两集中扮演少女形象,除此之外,她的颜值和演技都在线。看来观众对强行扮嫩非常反感。
装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装得不像。岁月对女演员来说是残酷的,40多岁扮演30多岁还没有违和感,扮演20多岁也能勉强通过,但扮演十几岁的少女就不太合适了(前提是演员真的具有少女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