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踩在丹霞地貌上疯狂拍照 详细情况介绍 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区别
根据8月5日沸点视频报道,有网友爆料称在陕西榆林靖边县波浪谷游玩时,一名大妈翻过围栏,踩踏丹霞地貌进行拍照。
视频显示,该大妈站在岩石凹陷处,双手扶着山壁,并不断调整姿势,同行人在下方指导并拍照。
爆料者称当时周围没有工作人员,因此将视频发布到网上曝光。
8月6日,波浪谷工作人员回应称,丹霞地貌严禁踩踏,因此无法修复。
工作人员表示通常会有巡逻人员监督,发现此类行为会进行劝阻,如果不听劝阻,将会报警处理。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太离谱了!”,“素质真低!”以及“这样拍照有什么好看的呢?”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23日,在甘肃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也发生了游客翻越围栏、踩踏丹霞地貌的事件。
经相关部门调查,该游客进入的区域是彩色丘陵保护范围,行走的山脊被黄土覆盖,未对丹霞地貌造成实质性损害。然而,该游客的行为违反了《张掖七彩丹霞保护条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景区派出所对该游客处以200元罚款。
以上报道再次提醒游客们在旅游时要尊重自然环境,遵守相关规定,共同保护景区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区别
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地貌形态,它们在形成过程、地理特征和分布上存在一些区别。
1. 形成过程:
-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由长期的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它通常出现在砂岩、砾岩等岩石层中,经过风化、溶蚀和侵蚀作用后形成了丹霞地貌的特殊地形。
-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由溶蚀作用在石灰岩、大理石等可溶性岩石上形成的。这种地貌形成于地下水溶蚀作用,通过溶解和侵蚀形成了洞穴、溶洞、地下河流、喀斯特塌陷等特征。
2. 地理特征:
-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通常呈现出红色或鲜艳的颜色,具有奇特的峰丛、峡谷和岩石群等地貌特征。丹霞地貌常见于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包括喀斯特台地、喀斯特峰林、喀斯特洞穴等。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有中国的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以及世界上的卡尔斯特地区如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盆地和克罗地亚的普利特维采湖区等。
3. 分布:
-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如广东的丹霞山、湖南的张家界等。
-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来西亚、美国的佛罗里达等地。
总的来说,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是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地质过程。它们在地貌特征、颜色和分布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丹霞地貌怎么形成的
丹霞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主要由长期的地质构造、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下面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一般过程:
1. 岩石沉积:丹霞地貌通常出现在砂岩、砾岩等岩石层中。这些岩石层在地质历史中被沉积在水下或陆地上。
2.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包括构造抬升、地震、岩层倾斜等。这些运动使得岩石层发生了变形和抬升,形成了山脉或丘陵。
3. 风化和溶蚀:丹霞地貌的形成离不开风化和溶蚀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岩石表面的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使得岩石变得松散易碎。在溶蚀作用下,水通过石灰岩、砂岩等可溶性岩石层渗透,溶解其中的矿物质,加速了岩石的侵蚀和溶解。
4. 侵蚀和剥蚀:水流、风力和重力等自然力量对岩石进行侵蚀和剥蚀,逐渐形成了丹霞地貌的特殊形态。这些力量会剥蚀掉岩石表面的松散部分,形成悬崖、峭壁、峡谷等地形。
5. 形成丹霞地貌: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侵蚀作用,丹霞地貌逐渐形成。它的特点是多样化的岩石颜色、奇特的地形形态和丰富的地质景观。
丹霞地貌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地质过程和多种地质作用的综合作用。每个丹霞地貌都有其独特的形成历史和地质背景,因此具体的形成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