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回应结婚登记必须提供户口簿 详细情况介绍 结婚登记需要什么材料
7月18日,一位网友在民政部官网留言称婚姻登记必须提供户口簿不合理,与宪法规定的"结婚自由"原则相违背,并建议对相关规定进行修订。对此,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于7月26日回复称,婚姻自由主要指的是不违背婚姻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要求提供户口簿是为了明确婚姻登记的管辖权,防止重婚等问题的出现,保护婚姻当事人的权益,与婚姻自由并不矛盾。
在回复另一位网民关于“结婚所需材料建议取消户口簿,很多相爱的年轻人因为父母的反对或高额的彩礼等问题分手”的留言时,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表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的规定,结婚应当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进行干涉。
据悉,民政部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婚俗改革工作,与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旨在破除陈规陋习,消除天价彩礼等问题,倡导文明健康的婚俗理念。
同时,根据《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婚姻登记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民函〔2004〕76号)关于户口簿问题的规定,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居民户口簿,婚姻登记机关可接受公安部门或有关户籍管理机构出具的加盖印章的户籍证明。
此前,一名网民于6月27日在民政部网站留言称,现在婚姻登记要求提供户口簿不合理,因为身份证与户口簿具有同等效力,为何提供了身份证还必须提供户口簿?许多年轻人常因父母的干涉无法提供户口簿,这与宪法规定的"结婚自由"原则相违背,建议对相关规定进行修订。对此,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于7月6日回复称,他们将关注该网民的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婚姻登记要求提供户口簿的规定主要是为了明确婚姻登记的管辖权和防止重婚等问题的出现,保护婚姻当事人的权益。民政部正在积极推进婚俗改革工作,努力破除不合理的陈规陋习,并倡导文明健康的婚俗理念。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规定以民政部的官方解释为准。
结婚登记需要什么材料
根据中国的《婚姻登记条例》,结婚登记需要以下材料:
1. 身份证件:结婚登记时,需要提供双方结婚当事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或护照。
2. 户口簿或户籍证明:通常情况下,需要提供双方结婚当事人的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如果无法提供户口簿,可以凭公安部门或有关户籍管理机构出具的加盖印章的户籍证明办理婚姻登记。
3. 未婚证明:根据当地的具体规定,可能需要提供未婚证明。未婚证明可以通过向居民委员会、派出所、公证处等机构申请获得。
4. 离婚证或丧偶证明(如适用):如果有过婚姻的解除,例如离婚或丧偶,需要提供相关的离婚证明或丧偶证明。
除了以上必要材料,还可能需要补充其他证明文件,根据不同地区和特殊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您在办理结婚登记前,事先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婚姻登记机关,了解具体要求和流程。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
结婚登记预约提前多久
结婚登记的预约提前时间可以因地区和登记机关的规定而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当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或民政部门以获取准确信息。
一般来说,建议提前预约结婚登记大约一个月左右。这样可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所需的证件和材料,并避免等待时间过长。
然而,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预约,例如在节假日或婚嫁旺季,登记机关的预约时间可能会比较紧张,因此建议提前做好调查和安排。
总之,提前预约结婚登记是为了确保您能够按计划办理结婚手续,并避免出现时间冲突或延误的情况。请您根据当地规定和个人情况合理安排预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