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微商动态 > 真真假假那些事:《满江红》中的生死游戏和历史迷宫

真真假假那些事:《满江红》中的生死游戏和历史迷宫

作者:   来源:  热度:6016  时间:2023-01-30
由于网上有好多恶评,本来是不想看《满江红》的。但昨日被好友C君拉去还是看了,看完我们俩就一个劲儿吐槽。C君说,这不是电影,这是电影游戏。我说,对,或者叫电影杂耍。老谋子的电

 由于网上有好多恶评,本来是不想看《满江红》的。但昨日被好友C君拉去还是看了,看完我们俩就一个劲儿吐槽。C君说,这不是电影,这是电影游戏。我说,对,或者叫电影杂耍。老谋子的电影,总有种怪怪的感觉,但又说不清怪在哪里。你说它不好看吧,还是有点好看的,你说它拍得特别好吧,但好像又差了一口气。但它肯定做对了很多东西,不然为什么能票房第一呢?到底是我看不懂,还是看不透呢?
后来我们又在微信群里吐槽了半天。第二天一个大清早起来,喝了杯咖啡,在星巴克看书,边上一位饿了么骑手正在打瞌睡,我抱着书,怎么都看不进去,《满江红》的一个个镜头又从脑海中涌出来,被割破的脖子,涌动的鲜血,半裸的歌伎,秦桧的大官帽,小岳岳的坏笑,都冲上我的脑门。我忽然意识到,这部电影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或者那么糟糕,老谋子想表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许是他思考了一辈子的东西,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把这些东西用文字讲得清楚些,权且试试吧。
先说结论:这部电影不是在表述历史,而是在表达历史观。换句话说,这是一部有关“元历史”的电影,“元历史”,即我们对“何为历史”的看法,包括“到底有没有历史真相”这样的经典问题的讨论都属于元历史的范畴,再说得玄乎一点,也可以叫做“元史学”或“历史哲学”。
说它不是在表述历史,是因为这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乃至架空的故事。片名是《满江红》,但是岳飞根本没有出现,时间点是在岳飞遇害以后,片子的主角是张大。张大是谁?这根本不是一个名字,只是一个很随便的代号,“张大”的意思就是 nobody,无名小卒,根本不见于史书,可以代表任何一个籍籍无名之辈。这个故事的外面这层壳,是悬疑,是凶杀,是密谋,是小人物的抗争。
从小人物的视角看一段著名的历史,实属新鲜的立意。如果这部电影就拍成张大那几个小人物飞蛾扑火舍生取义、智取秦桧为岳飞复仇的故事,从故事到立意都到此为止,那么今天网上不会有那么多争议。这个故事可以讲得非常饱满,非常煽情,可歌可泣,正能量拉满,壮怀激烈。但是现在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吐槽的点在于,最后为什么没有杀掉秦桧,为什么要搞一出集体诗朗诵,为什么这些义士死了却好像是白死了?张艺谋到底在搞啥子呢?
张艺谋其实在说,(当然这是我猜的),这不是历史,你在荧幕上看到的故事根本不是历史,我给你看的的,其实是历史的建构。
我现在怀疑张艺谋本质上就是一个怀疑论者,他不相信历史存在真相,甚至也不存在确定性,历史是随机的,历史是迷宫,历史里混杂了许多真真假假,历史是一层层的建构。
1. 何大人的红蓝玛瑙:命运的游戏
何大人藏了一把袖刀,袖刀上有机关,一个红玛瑙一个蓝玛瑙,一个让人死一个让人活,到底怎么对应的?观众都没看清楚,是因为老谋子故意不想让你看清楚。
何大人说:“我们玩个游戏吧。”吓得人汗毛直立。这是命运的游戏啊,是生与死的游戏。历史就是这样的玩法。如果你是大宋的皇帝,金人打过来了,你怎么决策,你怎么御敌,都是关乎生存和毁灭的选择。这游戏没法重来。我们从历史之后往前看,可以褒贬议论,可是在历史的当时时刻,你真觉得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回看我们的人生。当年你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你怎么选学校的呢,怎么选专业的呢?红玛瑙和蓝玛瑙,你看清了?当年的选择,影响了现在的你多少呢?根本没有什么确定性的东西。我们的选择,很多时候不过是随机的,是盲猜,是拆盲盒,只不过在事后我们总会编一套说辞把这个选择圆回来,赋予一些非此不可的确定的意义,又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2. 穿进穿出的弄堂:历史的迷宫
《满江红》这部电影,有一个奇怪的地方是,老是搞一些穿街串巷的镜头,还配上奔放的戏曲音乐。看的时候我就在想,在弄堂里穿来穿去这种戏,如果全部删掉,根本不影响剧情的发展。其实我小时候就是这么玩的,我的童年时代是在湖州这个小城的一个叫“小西街”的地方,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老巷子,很多房子是清代留下来的,巷子不止一条,还连着其他的巷子,巷子里有很多院子,院子里住着很多人家,我们小时候这些屁孩就是在这些巷子、院子里穿来穿去,玩追迷藏,追追打打。真的很好玩,因为那是一个迷宫。
历史也是一个迷宫。历史中的人物在这迷宫里穿来穿去,其实不知道自己命运的方向在哪儿,找不着北的。今天刚加官进爵,明天说不定就被抹了脖子,谁知道呢?权力斗争的黑暗和可怕,在《满江红》展现得淋漓尽致,张大一众人其实没多少战斗力甚至威胁,但是大小官员间的明争暗斗才是吓人。先是王统领被冤死,一眨眼的功夫就被抹了脖子,而杀了上级的人竟可以取而代之,再是何大人和武大人这正副手之间的较劲,其实都是秦桧设的局。权力的游戏很像一个跷跷板,你要保持微妙的平衡,才能成为掌局者。秦桧不能让他的下属一家独大,必须互相制衡,互相牵制,这样既能让手下为自己卖命,又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其实历朝皇帝对待文臣武将,历来都是这个思路。
所以《满江红》里的走弄堂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片中的人物走的岂止是夹在砖墙里的石板小路,而是扑朔迷离的历史的迷宫。在这迷宫里,身在局中,你能看清自己的命运吗?太难太难。
3. 金人的信:真假真能分得清吗?
很多人吐槽说这部电影里反转太多,都快跟不上节奏了。是为反转而反转吗?就是为了让你猜不透?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历史本身就是猜不透的,历史本身就是真相和假象的一个混合体?
首先我们来看金人的信,这是一个极好的有关真假辨识的烧脑题。
真假辨识一:信是白纸还是有字?
真假辨识二:信上写的是金文还是汉文?
真假辨识三:谁读过这封信?
真假辨识四:读过这封信后再复述出来,和原来的信一样吗?
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最后你都不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了。当瑶琴吞了信后,她就成了信,秦桧让她把信背出来。于是白纸黑字的历史,就成了口述历史。后来张大在墙上写出这封信,也是口述历史。人的记忆本来就不牢固,记忆的扭曲还分有意和无意。口述历史里有多少真实、多少虚构?你搞得清吗?你永远不知道。
再想到《满江红》这首词,后人考证说这首词不是岳飞写,最早于明代才出现,这是个学术问题,我也不太好多说。但假定我们按这部电影里的设定来讲,或许张艺谋早就知道《满江红》作者的争议,特别是岳飞后人编撰的岳飞文集中没有这首词,那么怎么办呢?电影就杜撰了一个解释,就是岳飞写《满江红》是口口相传出来的,也是口述历史,第一口述者是秦桧的替身。可是我要问了,秦桧的替身有没有可能背错了呢?有可能这首词里有几个字原本不是这样的,被替身记岔了,完全有可能吧。所以,《满江红》这首词本身,不管在戏里还是戏外,都存在着真假的议题。而这种真假之辨乃至辨不清,在我们看待历史的时候,是不可避免的。
4. 秦桧的替身:历史是一种建构吗?
如果说《满江红》这部电影是一环扣一环的谜题,那么它揭开的最后一个谜底,就是秦桧有一个替身。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也太假了吧?有些人说秦桧没必要搞替身,有些人说秦桧就不怕替身取而代之?都有道理。但是我想的问题是,秦桧的身体有替身,那么秦桧的思想,是不是也有替身呢?
秦桧的形象就是遗臭万年的卖国贼,是奸诈又恶毒的小人,这个形象是不是等同于历史中那个真实的秦桧呢?我不知道,我也不太懂历史。但是,现在我们就是这么认定的,我们所有人都这么认定,那么这就已经成为了我们所认同的那个“真实的秦桧”。那么问题来了,秦桧会不会本身也是一个替身呢?对,很可能,秦桧就是宋高宗赵构的替身,因为骂名都是他秦桧老儿背去了。
同样的问题还有岳飞。岳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无法穿越到过去,去亲眼看看他,去亲自问问他。我们所知道的就是,岳母给他背上刻字,“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就是他一生的写照。我们认知和理解中的岳飞就是这样一个岳飞,这是无可置疑的一个形象。
但是,在岳飞被含冤处死的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很显然,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没有成为全民的认知,这种认知是在后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中逐渐形成的,或者说建构起来的。那这个形成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有没有可能《满江红》这首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呢?我想很有可能。所以在电影的结尾,在替身秦桧带领所有官兵念诵《满江红》的时候,老实讲我是出戏的,这一段确实很不电影,它让整部电影变得突兀甚至不可理喻,但是我隐隐地感觉到老谋子的用意,他可能就是想告诉你,这首词的传颂,本身就是历史的建构的一部分。而我们,看了《满江红》电影的我们,其实也身处在这种建构中。

信笔至此,我的一些细小的观影感受就已经写尽了。我无意去给这部电影打个分,或者定个性,说它是烂片或者好片都意义不大。观影和看书一样,都是各取所需的过程。它的缺陷固然很明显,就是我开始说的“差口气”的那种感觉,但是片中岳云鹏的表情包大放送和张译的专业表演已经让我在娱乐的层面略感满意,继而在思想层面引发的上面一通胡思乱想也算是够本了。
世界上的东西,本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聚讼纷纭。红尘男女,皆在这迷宫里乐此不疲地打转呢,可说的东西太多,又都暂且不表吧。对了,刚才我放下书,打开电脑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旁打瞌睡的饿了么骑手刚好醒了。他跟穿着深绿色围裙的女员工嘀咕了两句,就急冲冲地推开星巴克的大门,大踏步地迈进了今天的历史里。他不会就是张大吧?

相关专题:
阅读推荐
最新阅读
最新文章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