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已经多日,身体终可以支棱起来了。一抬头,新年即至,长舒一口气,原来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地终归把这一年算是扛过了,是惨胜,还是残胜?已经分不清了。
大疫之冬,家家户户都在涉险过关。目前我和家人,以及亲戚朋友等都没有大碍,算是万幸。亲身体验:病来如山倒,头三天着实是最难受的,熬过去以后再养养,病去如抽丝,给予病毒应有的尊重,十天半个月后也就好了。
这三年,大家伙经历了太多,既怕病毒,又怕封控,在惶惶恐恐中度日,由于种种的不确定性,我们的生活被完全地重塑了。我们的所思所想、我们的专注力也大部分被钉在了疫情防控这个大局上。
如今病毒开闸,虽然难熬,但总算是靴子落了地,不确定性变成了确定性,横竖是一刀,砍过来吧!病毒既可怕又不可怕,病毒活得比人长,我们人类无法彻底消灭它,就只能共存。2022是病毒大发神威的一年,2023年,我们应当可以走出疫情。
“走出疫情”是什么意思?不是“没有疫情”,不是没有人被新冠再次击倒,而是我们不再把大部分的关注度聚焦在疫情这件事上,不再被它牵着鼻子走,不再被它占据着身心,不再为它无休无止地焦虑。哪怕身体抱恙,但是在精神上,我们可以走出疫情。
在病毒面前,我们拥有两件大宝贝,一件是我们强大的免疫系统,另一件是我们强大的头脑。免疫系统冲在前线,替我们上阵杀敌,而我们的头脑虽不能直接杀灭病毒,却能帮助我们在困境中保持理性、镇定,让我们的身心早日重回正轨。
如果你整天还在关注着疫情相关的各种传言、截图、骂战、段子,陷于泥潭一般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之争、立场之争、各路专家之争,在传谣、辟谣、反辟谣的各种反转大戏中周旋,那么你还没有走出疫情,你还没有意识到,疫情已经浪费了我们宝贵的三年,而你还要继续浪费下去。
清代蒋坦的《秋灯琐忆》一书中,记录了其妻秋芙的一句话,她说:“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之一二也。”不错,人生中真正精华的也就一二十年,真的是短之又短。疫情三年中,我们有许多不得已浪费掉的时光,接下来的日子,有没有可能再去找回呢?
病毒就像草莽大盗,把我们的身体肆虐糟蹋了一番,就匆匆离去,在修养身体之际,我们同时也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否也需要修理一下自己的精神?让它再虎虎有生气起来?
从古至今,疾病伴随着人左右,是如何甩也甩将不去的东西。有时候疾病也是一杆秤,病中沉思,发现许多原本觉得重要的事,实际上并不重要,但仍旧有些事,有少数事情,仍旧是至关重要的,甚于病患。苏轼在给友人的信笺中写道:“人生悲乐,过眼如梦幻,不足追,惟以时自娱为上策也。”他说的“自娱”,是说守着他的那一亩精神园地,以诗书自娱。他被贬到海南时,孤寂无着,自称“流转海外,如逃深谷”,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有随身携带的“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置左右,目为二友。”书,真的成了苏轼的避难所。
这几天我天天读书,我心想既然现在不适合运动,那就只有读书一项。读书读久了也挺耗神,但我不管不顾,径直读下去。有关病毒的种种,我听够了,听厌了,像嚼一块肥肉那样腻了。
我想使劲儿读书,我想复产复工,我想走出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