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个人微信号 > 微营销 > 小儿尿频的中医治疗方法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小儿尿频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小儿尿频? 小儿尿频是指小儿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而每次尿 ......

微信号:

联系QQ:

254

热度

其他信息

小儿尿频的中医治疗方法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内容详情

一、什么是小儿尿频?

小儿尿频是指小儿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而每次尿量较少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每日排尿次数因年龄而异,新生儿一般每日排尿 20~25 次,1 岁左右约 15~16 次,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每日排尿 6~7 次。如果小儿排尿次数超过正常范围,且伴有尿急、尿痛等症状,则可能是病理性尿频。

二、病因

(一)西医病因

1、泌尿系统感染:是小儿尿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可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膀胱过度活动症:由于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感觉过敏、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等原因,导致膀胱过度活动,引起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

3、神经性尿频: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弱,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如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可引起尿频症状。

4、其他原因:如糖尿病、尿崩症、尿道畸形、膀胱结石等疾病,也可引起小儿尿频。

(二)中医病因

1、下元虚寒: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下元虚寒,膀胱气化功能失常,不能约束水道,导致尿频。

2、肺脾气虚:小儿肺脾两虚,中气下陷,膀胱失约,导致尿频。

3、肝经湿热:小儿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内生湿热,下注膀胱,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三、发病机制

(一)西医发病机制

1、泌尿系统感染: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后,可引起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刺激膀胱感受器,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同时,感染可引起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导致膀胱过度活动,加重尿频症状。

2、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感觉过敏、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等原因,可导致膀胱过度活动,引起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调节异常、肌肉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3、神经性尿频:小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弱,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如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尿频症状。

4、其他原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引起尿频症状。尿崩症患者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导致尿量增多,引起尿频症状。尿道畸形、膀胱结石等疾病可引起尿路梗阻,导致膀胱逼尿肌代偿性肥大,引起尿频症状。

(二)中医发病机制

1、下元虚寒: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下元虚寒,膀胱气化功能失常,不能约束水道,导致尿频。肾为先天之本,主水,司二便。肾气虚弱,不能温煦膀胱,膀胱气化无力,开阖失司,故尿频而清长。

2、肺脾气虚:小儿肺脾两虚,中气下陷,膀胱失约,导致尿频。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脾气主升,能升清降浊。肺脾气虚,不能通调水道,升清降浊,膀胱失约,故尿频而量少。

3、肝经湿热:小儿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内生湿热,下注膀胱,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湿热之邪蕴结肝经,疏泄失常,气机不利,膀胱气化不利,故尿频而短赤。

四、类型

(一)西医类型

1、泌尿系统感染性尿频:由泌尿系统感染引起,可伴有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

2、膀胱过度活动症性尿频:由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感觉过敏等原因引起,可伴有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

3、神经性尿频:由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原因引起,可伴有睡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4、其他原因引起的尿频:如糖尿病、尿崩症、尿道畸形、膀胱结石等疾病引起的尿频。

(二)中医类型

1、下元虚寒型尿频:尿频清长,面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肺脾气虚型尿频:尿频而量少,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3、肝经湿热型尿频:尿频而短赤,尿道灼热疼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五、临床表现

1、尿频:小儿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而每次尿量较少。

2、尿急:小儿有尿意时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

3、尿痛:小儿排尿时尿道疼痛或烧灼感。

4、其他症状:部分小儿可伴有发热、腹痛、腰痛、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症状。

六、西医诊断

1、病史:了解小儿尿频的发病时间、诱因、伴随症状等情况。

2、体格检查:检查小儿的腹部、外阴部、尿道口等部位,有无压痛、肿块、红肿等异常情况。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尿液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异常情况,有助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

(2)尿培养: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细菌等异常情况,可进行尿培养,明确病原体种类,指导抗生素治疗;

(3)血糖、尿糖:检查血糖、尿糖水平,有助于诊断糖尿病;

(4)抗利尿激素测定:如果小儿尿量明显增多,可进行抗利尿激素测定,有助于诊断尿崩症。

4、影像学检查:

(1)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泌尿系统有无畸形、结石、肿瘤等异常情况;

(2)静脉肾盂造影:如果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可进行静脉肾盂造影,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七、中医诊断

(一)望诊

1、望面色:下元虚寒型尿频患儿面色苍白,肺脾气虚型尿频患儿面色萎黄,肝经湿热型尿频患儿面色红赤。

2、望舌苔:下元虚寒型尿频患儿舌质淡,苔薄白;肺脾气虚型尿频患儿舌质淡,苔薄白;肝经湿热型尿频患儿舌质红,苔黄腻。

3、望形态:下元虚寒型尿频患儿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肺脾气虚型尿频患儿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肝经湿热型尿频患儿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二)闻诊

1、闻声音:下元虚寒型尿频患儿声音低微,肺脾气虚型尿频患儿声音无力,肝经湿热型尿频患儿声音洪亮。

2、闻气味:下元虚寒型尿频患儿小便清长,无特殊气味;肺脾气虚型尿频患儿小便清长,无特殊气味;肝经湿热型尿频患儿小便短赤,有灼热气味。

(三)问诊

1、问病史:了解小儿尿频的发病时间、诱因、伴随症状等情况。

2、问饮食:了解小儿的饮食习惯,有无过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3、问睡眠:了解小儿的睡眠情况,有无睡眠不安、多梦等症状。

4、问二便:了解小儿的大便情况,有无便秘、腹泻等症状。

(四)切诊

切脉:下元虚寒型尿频患儿脉沉细无力,肺脾气虚型尿频患儿脉缓弱,肝经湿热型尿频患儿脉弦数。

八、中医治疗

(一)中药内服

1、下元虚寒型尿频

(1)方剂:缩泉丸;

(2)药物组成:益智仁、乌药、山药;

(3)方解:益智仁温补肾阳,固涩小便;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止痛;山药健脾补肾,固精止遗。全方共奏温肾缩尿之功。

2、肺脾气虚型尿频

(1)方剂: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2)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益智仁、乌药、山药;

(3)方解: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益智仁、乌药、山药温肾缩尿。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温肾缩尿之功。

3、肝经湿热型尿频

(1)方剂:龙胆泻肝汤;

(2)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3)方解:龙胆草清泻肝胆实火,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柴胡疏肝解郁,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利肝胆湿热之功。

(二)针灸治疗

1、下元虚寒型尿频

(1)选穴: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三阴交;

(2)针法:毫针刺法,用补法,可加灸;

(3)疗程: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

2、肺脾气虚型尿频

(1)选穴:肺俞、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

(2)针法:毫针刺法,用补法;

(3)疗程: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

3、肝经湿热型尿频

(1)选穴:肝俞、胆俞、膀胱俞、中极、阴陵泉;

(2)针法:毫针刺法,用泻法;

(3)疗程: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

(三)中药外敷

1、下元虚寒型尿频

(1)药物: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

(2)方法:将药物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

(3)疗程:每日 1 次,3~5 次为 1 个疗程。

2、肺脾气虚型尿频

(1)药物: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各等份;

(2)方法:将药物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

(3)疗程:每日 1 次,3~5 次为 1 个疗程。

3、肝经湿热型尿频

(1)药物:黄柏、苍术、牛膝、滑石各等份;

(2)方法:将药物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关元穴;

(3)疗程:每日 1 次,3~5 次为 1 个疗程。

(四)推拿治疗

1、下元虚寒型尿频

(1)手法:揉丹田、揉肾俞、揉命门、擦腰骶部;

(2)疗程: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

2、肺脾气虚型尿频

(1)手法:补脾经、补肺经、揉足三里、揉关元、揉气海;

(2)疗程: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

3、肝经湿热型尿频

(1)手法:清肝经、清小肠、清大肠、揉膀胱俞、揉中极;

(2)疗程: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

九、常用中成药

1、缩泉丸

(1)组成:益智仁、乌药、山药;

(2)功效:温肾缩尿;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6 克,一日 3 次。

2、补中益气丸

(1)组成: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2)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8~10 丸,一日 3 次。

3、龙胆泻肝丸

(1)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2)功效:清肝胆,利湿热;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6 克,一日 2 次。

4、八正合剂

(1)组成:瞿麦、车前子、萹蓄、大黄、滑石、川木通、栀子、甘草、灯心草;

(2)功效:清热,利尿,通淋;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5~20 毫升,一日 3 次。

十、食疗方法

1、下元虚寒型尿频

(1)益智仁粥

①材料:益智仁 5 克,糯米 50 克;

②做法:将益智仁研成细末,糯米洗净,加水煮粥,粥将熟时加入益智仁末,稍煮即可;

③功效:温肾缩尿;

④适应症:适用于下元虚寒型尿频患儿。

(2)韭菜炒虾仁

①材料:韭菜 100 克,虾仁 50 克;

②做法:将韭菜洗净,切段;虾仁洗净。锅中放油烧热,放入虾仁煸炒,加入韭菜段继续煸炒,加盐调味即可;

③功效:温补肾阳;

④适应症:适用于下元虚寒型尿频患儿。

2、肺脾气虚型尿频

(1)山药莲子粥

①材料:山药 30 克,莲子 15 克,糯米 50 克;

②做法:将山药、莲子洗净,糯米洗净,加水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山药、莲子,继续煮至粥熟即可;

③功效:健脾益气;

④适应症:适用于肺脾气虚型尿频患儿。

(2)黄芪炖鸡

①材料:黄芪 30 克,母鸡 1 只;

②做法:将母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黄芪洗净,切片。将鸡块、黄芪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炖至鸡肉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③功效:健脾益气;

④适应症:适用于肺脾气虚型尿频患儿。

3、肝经湿热型尿频

(1)车前草粥

①材料:车前草 30 克,粳米 50 克;

②做法:将车前草洗净,加水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洗净,加入车前草汁中,煮粥即可;

③功效:清热利湿;

④适应症:适用于肝经湿热型尿频患儿。

(3)绿豆薏仁粥

①材料:绿豆 30 克,薏仁 30 克,粳米 50 克;

②做法:将绿豆、薏仁、粳米洗净,加水煮粥即可;

③功效:清热利湿;

④适应症:适用于肝经湿热型尿频患儿。

十一、预后及并发症

(一)预后

小儿尿频的预后一般良好,经过及时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治愈。但如果病情迁延不愈,可能会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二)并发症

1、泌尿系统感染:如果小儿尿频是由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并发症。

2、膀胱过度活动症:如果小儿尿频是由膀胱过度活动症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3、神经性尿频:如果小儿尿频是由神经性尿频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小儿的学习和生活。

十二、预防方法

1、注意个人卫生

小儿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内裤,保持外阴部清洁。

2、合理饮食

小儿要合理饮食,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避免憋尿

小儿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憋尿,及时排尿。

4、加强锻炼

小儿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定期体检

小儿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十三、中医古籍中部分相关论述

1、《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解析:这句话指出了中气不足可导致小便异常。小儿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膀胱失约,可引起尿频。治疗应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2、《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小便数候》:“小便数者,膀胱与肾俱有客热乘之故也。肾与膀胱为表里,俱主水,肾气下通于阴。此二经既受客热,则水行涩,故小便不快而起数也。”

解析:这句话指出了小儿尿频的病因是膀胱与肾有客热。肝经湿热下注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应清利肝胆湿热。

3、《小儿药证直诀·五脏所主》:“肾主虚,无实也。唯疮疹,肾实则变黑陷。”又云:“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

解析:这句话指出了小儿肾常虚的特点。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下元虚寒,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可引起尿频。治疗应温肾缩尿。

4、《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小便不通,乃由脏气不平,热聚膀胱,津液内涸,故水道不利也。又有肺气不降,水道不行;脾气不运,水谷不化;肝气不调,三焦壅滞;肾气不足,膀胱虚冷。四者之中,又以肾气为最要。盖肾司二便,与膀胱为表里,肾气虚则膀胱亦虚,不能约束而频数不禁矣。”

解析:这段内容阐述了小儿小便不通(可联系小儿尿频问题理解)的病因。指出是由于脏气不平所致,热聚膀胱会使津液内涸而水道不利。具体提到了肺气不降、脾气不运、肝气不调、肾气不足这四个方面对小便不利的影响。其中强调了肾气的重要性,因为肾司二便,与膀胱为表里关系,肾气虚则膀胱也虚,不能约束尿液从而出现频数不禁的症状。对于小儿尿频的中医认识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示在治疗小儿尿频时,要综合考虑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功能状态,尤其要重视肾气的调养,以恢复膀胱的正常约束功能。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X关闭
X关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