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吧,你不配恋爱。
或许,高考落幕那天,
我们不会想到,一个随之而来的标签即将形成。
且一贴就是一生。
01
跟他是在大学认识的,但我们不是同一所大学。
我是本科,他是专科,一字之差。
我从没想过所有本该属于初恋的浪漫和悸动,会终止在这一字之差。
原来,一字之差是天差地别,是桎梏无数人的枷锁。
“分手吧,我们不合适,你应该有更好的未来。”
聊天框停止在这句官方般的告别,我知道,那句“我配不上你”他一定犹豫了好久好久,删删减减后还是给了对方体面。
配不配,原不在于一纸学历,更不仅仅是一份学历所能代表的。
图片
02
我分手后不久,同宿舍的小佳也分了手。
原因竟也有些雷同,小佳的男友没有选择考研,而小佳认为这是他没有上进心的表现。
本以为把毕业季变成分手季的原因是异地和相隔的山海,却没想到也有荒唐和无端的诽谤。
是的,我从没认为决定一个人未来好坏的标准是在他在十八岁七月份夏季的几份考卷和一纸成绩单。
更不认为评判一个人优劣的准则是学历的高低与成就的多少。
可偏偏,“唯学历论”似乎越来越普遍,一条隐形的“鄙夷链”也越来越清晰。
没有人问公不公平,也没有人听应不应该,好像,这的确像是成年世界的一贯作风,残酷却又现实。
可从来如此,便对么?
图片
03
在我放弃考研,东奔西走投简历找工作的那个夏天,他回来了。
我能明显感觉他的变化,尤其是在他看向我时,带着成熟的,坚定的神情。
或许成功升本给了他所谓的平等与安全感,但我想要的,从来不是这种浮于表面的平等。
任何一份感情中从来不会有绝对的对等,有差距的工资和不对等的身世,如此种种,都是我们难以改变的现实存在。
而我们真正能做到的,是精神上的共鸣和脚步的一致。
我愿你有追求肯上进,却不以学历为标准。
我愿你有学识知进退,却不用成就来衡量。
图片
图片
04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给对方一个优质的爱人。”
或许就像苏岑说的这样,我努力向上,是为了给对方一个有保障的未来,是为了自己不枉活这半生,而不是为了别人嘴中所谓的功成和名就。
我不否定学历的价值和作用,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寒窗苦读十几载,更不会有那么多寒门贵子鲤鱼跃龙门。
可人生的道路,只能有这一条吗?
评判人的标准,也只有这一条吗?
我很少会用所谓“过来人”的身份去教导弟弟妹妹,在他们独立长大,拥有思考能力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可能,在他们做出选择和判断后尽可能的支持与鼓励,而不是一味的强制学习和思想压制。
那不公平,也不客观。
故事最后的最后,有人携手进步,有人各自流年。
有人进了职场,有人深耕学业。
无论哪种选择,哪种归宿,都愿我们拥有爱的能力,先做自己,而后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