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父母给我们的第一枚身份标识,就像我们的出生,在没经过我们的同意时,就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认识自己的名字,是认识你这个生命最初的起点,也是理解你与世界关系的第一把钥匙。
知来处,明去处。
如果你正感到迷茫、内耗,不确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妨试着从认识你的名字开始。
01
你好,我叫吴楠,这是我身份证上的名字。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使用它。职场上我有花名,生活中有昵称,网络上则用各种化名。不同的称呼,像戴着不同面具的我,穿梭于不同的场合。
但最近,我把微信昵称改成了本名。因为我想把不同面向的“我”统一起来,以更完整、更真实的姿态生活。
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有些人使用各种昵称,同样能够活得真实而自洽。我真正想表达的是,是否使用本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接纳名字背后的自己。
我曾经回避使用本名,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害怕暴露真实的自己。顶着昵称和不是我照片的头像,就像穿了一层保护壳。当我说的话受到负面评价,我也可以安慰自己:“他们说的不是真的我。”
二是我对名字的原始含义很抗拒。父亲告诉我:“爸爸是做木材生意的,楠木是珍贵的木材”。可我觉得,楠木再珍贵,终究是被使用的材料,我不愿被看作一种材料。
更让我难以释怀的是,小时候,我曾无意中听到父亲和其他长辈开玩笑:“吴楠”谐音“无男”,暗指家中没有男孩。生长在重男轻女的家族环境中,曾让我一度感到自己的性别不被接纳。
初中时,我拉着妈妈去公安局申请改名,因为“理由不充分”被拒绝了。如今想来,我为当时的自己感到骄傲,因为虽然没有成功改名,但我为自己争取了,这份捍卫自我的初心很珍贵。
后来,我学习了心理学,接触到“叙事疗法”——我们的人生不是既定剧本,而是可以不断改写的故事。
我逐渐明白,我抗拒的并不是名字,而是名字背后被他人赋予的叙事。
02
既然我的人生我做主,那么,我为什么不主动为名字赋予新意义呢?
于是,我和AI对话,反复探讨“吴楠”二字的新可能。最终,我重新定义了它:
“吴楠”,不是别人定义的木材,也不是没有儿子的遗憾象征。“吴楠”是像楠树本身一样,是能自己扎根生长的生命,是稳定而有力的存在。
它的关键词是“坚韧、耐腐、珍贵”,而我过去33年的人生经历正好可以对应着“坚韧和耐腐”,而“珍贵”意味着在未来,我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更加爱自己。
当我将微信名改为“吴楠”时,一种奇妙的安定感油然而生。
而曾经困扰我的“别人会怎么看我”,也因为这份真实而有了新的解答。
一天,在一个学习群里,有个同学对我表达了不满,以往我会紧张,因为感觉自己被否定了,但我看到自己的头像(我的真实照片),仿佛有了力量,因为我是“坚韧、耐腐、珍贵”的吴楠,我怎么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内耗呢?
接着,我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了她的想法,并坦诚分享了自己的反思。她听后告诉我:“你的坦诚让我感动,我很喜欢你,吴楠。”
那一刻我明白:用真实的自己与世界碰撞,并没有想象中可怕。敢于暴露脆弱,恰恰是接纳完整自己的开始。
使用本名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帮助我完成了一个内在的闭环:
我通过重新定义名字来理解自己,通过理解自己来接纳自己,最终通过接纳这个真实的自己,获得了与世界从容交手的底气与力量。
由此,我的名字,成为了我坚固的精神原点。
03
无论你是否选择在社交平台上使用本名,我都推荐你,重新定义你的名字,为它写下属于你自己的故事。
你可以先回忆或问一问父母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这意味着你理解了生命的来处,理解了那份最初的期盼。
然后,请你勇敢地拿起笔,为这个名字写下新的定义。
这新的定义,不意味着对过去的背叛,而是宣告你生命的去处——你将以哪种姿态,去成为你自己。
如果你叫“招弟”,你可以解读为“为自己招徕幸福与力量”;如果你叫“婷婷”,可以解读为“我不必亭亭玉立,等待被别人欣赏。我的婷,是霆霆万钧之势,藏于优雅之形”……
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妨像我一样和AI聊一聊,让它为你提供一些灵感与视角。但最终,要由你来选择和定义它。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延用父母给你的定义,你主动选择延用,也是一种主动定义。
无论如何,请记住:虽然名字是父母取的,但它的定义权,永远在你手中。
从今天起,让你的名字,真正属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