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广场上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里面支了一个大大的案板,旁边有个抽丝的机器。帐篷旁边有一台小货车,货车的车厢里装着带来的蚕茧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开始是一对五十多岁的中年夫妇在此劳作,可能最近由于生意太好忙不过来,他们的儿子也过来帮忙。据说去年的秋天他们就来过我们小区,去年他们现场制作的蚕丝被每斤200元。今年秋天他们熟门熟路,又一次来到小区的广场驻扎,可能是早就把小区的物业疏通好了。今年他们制作的蚕丝被每斤蚕丝180元,比起去年便宜了一些。据说去年有的业主做了几床蚕丝被,和我们这里常见的棉花被相比,更加贴身,也相对轻薄一些,盖起来非常舒服。据说蚕丝被不会返潮,也不会生螨虫。但是不能在阳光下暴晒,也不能清洗内胆。当然它的价格也比起原来的棉花被子要高不少。
人们都是从众心理,见有人做了蚕丝被,说是盖上真舒服,好多家庭的主妇就动了心思。现在的条件都比以前好多了,人们都不会再过以前的苦日子。有了更好的蚕丝被就没必要再做新的棉花被。其实原来新做的棉花被子盖上也非常舒服特别是更加暖和。但是棉花被子有个坏处,就是盖上几年后里面的新阳子(棉花弹了以后)就会变成老套子,再盖上就不舒服了,那时候也要把其中的老套子再重新弹上一弹,重新把被子缝制以后才可以,也是费工费时。
现在好了,小区里来了河南的手艺人。他们带来了蚕茧,带来了抽丝剥茧的机器。你要一床被子就看你要的尺寸大小,需要的厚度。他们按每斤180元的价格给你盛好蚕茧,然后摊平蚕茧进入机器。出来的蚕丝被铺平后用针线缝住固定在被胆上,很快不到二十分钟一床柔软舒适的蚕丝被就被制作好,回到家里自己再把它套上被套,就可以使用了,寒冷的冬天一床温暖熨贴的蚕丝被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
白天每次下楼都可以远远的看到他们一家在帐篷里辛苦劳作,周围有很多女业主在那里咨询或者制作蚕丝被。我们家也做了两床蚕丝被,我晚上盖上被子,确实和原来的棉花被子不太一样,首先它轻薄贴身,然后是它给人的感觉是开始有些凉凉的,但很快也就暖和起来,但是它没有棉花被的燥热之感。鉴于此突然对蚕丝被的制作和人们传说中的南方人感了兴趣。女人们都说他们是南方人,打的牌子也是杭州桐乡蚕丝被。傍晚在小广场遛弯的时候看到几个女同志在那里围着。远远地看着他们又在工作,吃罢晚饭,下楼一看,帐篷里亮着灯,三个人没有工作,好像坐在那里休息。我有点好奇,走过去和他们打招呼,怕他们是南方人,听不懂我的山东方言。没想到他们能完全听得懂我的方言,原来他们并不是所谓的南方人,他们一家三口是河南平顶山人。原来女主人在南方的巢丝厂工作过,学会了抽丝技艺。然后和她老公一起出来制作蚕丝被,平时他们两口子一起工作,当生意很忙的时候儿子也前来帮忙。
一家人非常不错,我和他们交流也很顺畅。原来他们来到这里已经一个多月了,开始来的时候天气还比较暖和,最近几天大幅度降温,有一天晚上的最低温度到了零下三度,很担心他们是怎么休息的。男主人给我指了指工作的大案板下面,原来他们在案板的下面铺了板子,他们两口子就在案板的下面休息,他们的儿子就在旁边停着的小货车的驾驶楼里休息。问他们晚上不冷吗?他们说还可以,等天气大幅降温他们就会离开这里去南方温度高点的地方。我说你们平时吃饭怎么解决?他们说带着电饭锅平时做点米饭加点咸菜即可,有时候也会点些外卖。现在的最低气温已经0度左右,晚饭以后七八点钟坐在未封闭的帐篷里冷风扑面,我在那里坐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冷的不行。人家三口说习惯了,也不感觉太冷。说还要在此多呆几日,毕竟很多人口口相传,来此做蚕丝被的人很多,他们舍不得就此离开。
早就听说过河南人吃苦耐劳的故事,没想到在我的身边就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地处中原的河南人真的是和我们身边的山东人有些不一样。他们既有手艺在身,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敢闯敢干,学会了南方人的传统手艺,来到北方辛苦劳作,想不发财都不可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