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服装货源 > 女孩自杀上热搜,他还想洗白?

女孩自杀上热搜,他还想洗白?

作者:   来源:  热度:4074  时间:2022-06-24
最近,一条揪心的热搜,被淹没在娱乐新闻里。 广西贺州的江边,高一女孩慧慧。 纵身一跃,将生命定格在16岁。 失去唯一的女儿,父母悲痛欲绝,母亲哽咽读着女儿生前写下的遗书: “


最近,一条揪心的热搜,被淹没在娱乐新闻里。

 

广西贺州的江边,高一女孩慧慧。

 

纵身一跃,将生命定格在16岁。

 

失去唯一的女儿,父母悲痛欲绝,母亲哽咽读着女儿生前写下的遗书:

 

“在厕所被水泼过,被同学孤立,被无数人嘲笑辱骂。”

 

“你们对我的所有辱骂、所有侮辱,总有一天会得到报应。”

 

图片
图片

慧慧写下几个同学的名字,字字悲愤,可惜她再也等不来一句道歉。

分明是一桩校园暴力酿成的悲剧,有网友却指责受害者:

“不就是被骂几句,现在年轻人承受能力这么弱?”

“同学间闹点矛盾,就跑去自杀?”

图片

这种轻视校园暴力的腔调,我们早已熟悉。

甚至,某些老师也将校园暴力,看做“同学间的小打小闹”。

湖北某中学,一个女孩遭同学轮流掌掴,满脸发红。

打人者还笑嘻嘻地说:

“打重一点,还要来一次!”

图片
图片

媒体采访时,当地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回应:

“被打女孩没有受伤。”

“同学之间并无矛盾,是开玩笑的行为,本身是好玩的事情。”

图片
该工作人员已被停职处理

一句“开玩笑”,便轻飘飘遮盖了一场暴行,捂住了受害者的嘴。

被层层掩饰的校园暴力,到底有多残忍?

 

01


“如果没有人欺负我,

我还能活得更久一点”

 

未成年人的恶,你我根本想象不到。

最在乎自尊的青春期,女孩林某,被当众扒光衣服,经受长达四个小时的殴打和折磨。

原因不过是:

林某跟施暴者喜欢的男生,多说了几句话。

图片
图片

拳打脚踢、用烟头烫乳头、头被塞进马桶、被逼着喝马桶里的水……

堪比古代刑罚的罪行,竟然就在今天的学校里上演。

浑身伤痕、奄奄一息的女孩被送入医院。

但她早已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多次尝试自杀。

图片
图片

我们总以为学校是天真烂漫的象牙塔,但对于某些孩子而言,那是血腥的恐怖囚笼。

一则小学生被欺凌的视频,曾在网络上流传。

穿着校服的小男孩,跪在地上,一群男生先是用脚将他踹倒,后又用拖鞋猛地扇他耳光。

男孩绝望大哭,哭声让人心碎。

施暴者却觉得还不过瘾,竟然将点燃的鞭炮,塞进了男孩的衣兜里。

图片
图片

肢体殴打,是最直观的校园暴力,尚且难以引起注意。

隐性的校园暴力,更是常常被忽视。

在儿童节当天,15岁的初中生陶成鹏,喝下一整瓶农药,自杀身亡。

他是个连离开都愧疚的善良孩子。

那封血迹斑斑的遗书里,第一句是向老师、父母、弟弟道歉:

“你们的学生、孩子、哥哥对不住你们,我因受不了几名同学的欺凌,所以选择离你们远去了。”

图片
图片

杀死他的,是几位同学的霸凌。

在学校,他被几位男孩逼着拿饭盒、打开水、倒洗脚水,稍有疏忽,便会遭到殴打。

日复一日的折磨下,他选择用死亡来结束这一切。

因为他绝望到,不知该如何面对明天。

图片
图片

我们总是低估孩子的恶,也无法预料自己的孩子,会在学校遭受什么。

河南的李女士,在7岁女儿的眼睛里,发现一些小纸片。

图片
图片

询问后才知道,这些是班里的男同学塞进去的。

平常人一粒沙子进眼睛都觉得难受,小女孩眼睛里,竟然取出来40多张小纸片。

李女士去找学校要说法,谁知校长回应:

“这是小孩子之间的玩闹,没有恶意。”

图片
图片

看过一则采访,

15岁的初三学生小光,坦言班上

“有人会强迫其他同学洗袜子、买饭,还会有踢打等行为。”

但他认为这不算什么,

“在老师看来,没有那么恶劣。”

我们太熟悉管理者的这套逻辑:

将“恶行”模糊成“闹着玩”,将“侮辱”定义成“开玩笑”。

仿佛造成的伤害就不再存在,自然没有人需要担责任。

图片
图片

然而事实呢?

书本被撕、水杯里被吐痰、头发被烧焦、楼梯间被围堵搞恶作剧、被编造八卦侮辱、被集体孤立……

这些都属于校园霸凌,都会对一个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02


离开校园十年,

她的伤口依然没有愈合


施暴者,可能转头就忘记自己的“恶作剧”。

但对于被伤害者,到底多难摆脱阴影?

一位匿名网友曾说:

“整整十五年,在那一间我被他们殴打的教室中,他们欺凌完我顺利离开。

只有我,被无尽的恐惧困在里面,十五年都没有走出来。”

图片
图片

伤口会愈合,但那份恐惧和无助感,哪怕时隔多年,依旧会紧紧攫住他们的心脏。

“假白富美”、“荡妇”、“性工作者”,

这些是同学们给王晶晶贴的标签。

起因是有同学打碎王晶晶的茶杯,她的同桌开玩笑说:

“王晶晶的茶杯要三百万,你们惨了。”

图片
图片

经由他人的添油加醋,这件小事变成:

王晶晶拒绝赔偿,用自己“三百万的茶杯”刁难同学。

王晶晶试图解释,却仿佛竖起了一个靶子,句句被曲解,字字被攻击。

图片
图片

一场校园狂欢开始,一盆盆脏水向她泼去。

她整过牙齿,便被侮辱是“整容怪”;

她说舅舅做生意,便被嘲“穿衣那么廉价,还装有钱人”;

她澄清“我又不缺男朋友,不会暗恋他的”,被造谣是“卖淫,男朋友不间断”。

……

图片
图片

谣言疯传,没有人在乎真相。

人人自诩正义者,辱骂她,成为一种校园流行。

有学姐特意跑来,不由分说地,扇了她十几个耳光。

有男生假装是爱慕者,从被全校孤立的她那里,骗到穿内衣的不雅照,转头就发到了校园贴吧里。

图片
图片

被校园暴力围剿的王晶晶,吞下40粒抗抑郁药物,却被父亲救下。

谁知施暴者丝毫不反思,

还讽刺道:

“这招太老套了,有本事真的去死啊!”

图片
图片

结婚生子后,王晶晶将15年前的校园霸凌者蒋某告上了法庭。

历经十年的取证和纠缠,最终,蒋某被判拘役3个月。

但那场校园暴力的伤害,早已无法挽回。

曾经班级前五的尖子生王晶晶,退了学,复读后上了个专科,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在最美好的年纪,她得了抑郁症。

整日恐惧、失眠,与自杀的念头对抗。

图片
图片

有人问王晶晶:

“十年后维权有什么意义?换不来你的青春,也换不来你的班级前五名。”

她说:

“告诉全世界,校园欺凌是错的。

告诉家长和学校,你们应该惩罚作恶者,保护受伤的孩子。

告诉校园欺凌的受害者,要强大,而不是自我放弃。”

图片
图片

在痛苦的漩涡里挣扎十年,她终于鼓起勇气,为那个被伤害的自己伸张正义。

社交平台上,还有太多的“王晶晶”,背负着校园暴力那道未曾愈合的伤口:

有人梦里都是恐惧:

“初中时穿衣服土,被同学们嘲笑、殴打。

现在梦里我总是梦见他们打我的场景,每次都会被吓哭。”

图片
图片

有人变得自卑、封闭:

“因为脸上有小雀斑,被称为麻子脸,全班没人跟我说话。

体育课总是坐在角落发呆,运动会自己站在操场中间,打扫完卫生发现书包被锁在教室……

总之,还是长大了,还是自卑。”

图片
图片

有人因此退学,遗憾终生:

“校园暴力没解决,就灰溜溜地逃走退学了。

父母和老师的态度都是你不惹别人,别人怎么会霸凌你呢。

退学之后一蹶不振,不敢社交,不敢和人对视。

因为没有学历,找不到好工作,学东西也很慢,觉得人生没有希望。”

……

图片
图片

被霸凌的孩子们,出路到底在哪里?

 

03


冷漠,是欺凌的帮凶


总有人很不解:

为什么被欺凌的孩子,选择自杀也不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其实,他们并非没有求助。

但他们等来的,往往是失望:

“同学之间开玩笑的,为什么这么小题大做?”

“他们为什么不去打别人,偏要打你呀?”

图片
图片

当被霸凌的孩子多次求助失败时,便会变得“习得性无助”。

他们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绝望中,不再寻求帮助,并将所有原因归结于自己。

图片
图片

他们如同坠入深不透光的海底,窒息又恐惧。

然而,一束微光的出现,就能驱逐黑暗,避免悲剧发生。

这束微光,可以是父母的守护。

是一位妈妈拒绝息事宁人,坚定为儿子争一句道歉:

一个上小学的男孩,在上厕所时,被同班同学将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扔下来。

男孩满脸污秽,哭着进行自我清理。

而施暴者见状,“哈哈哈”一阵嘲笑跑走了。

图片
图片

当晚母亲察觉到儿子的异常,才得知事情的经过。

然而,老师给出的态度却是:

“孩子间的过分玩笑”、“大事化小吧”。

母亲没有放弃,她写下长文《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

母亲严厉控诉儿子就读的中关村某重点小学,对霸凌行为置之不理,坚定维护孩子的自尊。

图片

长文引发舆论风波,校方最终只得严肃处理此事。

或许若干年后,男孩回忆起校园暴力的阴影,会因为母亲的勇敢,而减少几分痛苦。

图片
图片

这束微光,可以是同学间的帮助。

是一个女孩,在所有人孤立同学时,毅然牵起她的手:

豆瓣上有一个温暖的帖子,“收到了当初在校园暴力中保护过的女孩的婚礼请柬”。

图片

楼主初中时,一位女孩被其他同学霸凌孤立。

她与被霸凌的女生并不熟悉,却因为一腔正义感,在班里所有人都沉默的情况下保护当事女生。

逆着所有人的冷漠,楼主坚持和女孩一起上下学,想办法帮她换座位等。

毕业后她们基本没了交集,但这份小时候的行侠仗义,却被对方记了十几年。

一点正义和勇敢,就可能让故事拥有不一样的结局。

图片
图片

这束微光,可以是社会的态度。

是所有人,对霸凌者的训斥,对受害者的温暖和鼓励:

有一个现象,网络上校园暴力的施暴视频,绝大部分的拍摄者,是施暴者自己。

冒着被发现的风险也要发布,是因为他们喜欢施暴行为被观看——

欺凌他人,会让他误以为是自己力量感的证明。

图片
图片

如果有人去制止,去严厉抨击,将会降低他们的兴趣。

看过一则温暖的视频,是国外的一次街头实验。

几个孩子扮演施暴者,用言语侮辱另一个小一些的女孩。

听到有人抨击女孩的外貌:

“你太需要化妆来拯救你的长相了。”

路人直接怼道:

“不,她不需要。难道你希望别人也这样对你吗?”

图片
图片

听到有人指责女孩的爱好:

“同学们都说你是个怪物,因为你只会读书。”

有壮汉开口训斥:“不要骚扰她,你们太恶劣了。”

并对被欺凌的女孩说:“乖孩子,你就好好读你的书。”

图片
图片

没有人纵容这场暴力,所有人都向女孩施以善意。

一位阿姨将女孩揽到一边,夸她的书包可爱,安抚她的自尊心。

一位爷爷拿出口琴,给小女孩吹奏歌曲缓解情绪。

图片
图片

有数据显示,至少三分之一的孩子,会在校园受到欺凌。

而对校园暴力的忽视和纵容,是施暴者肆意作恶的庇护所,也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如果黑暗容易滋生罪恶,那请让我们一起,扩大光的范围。

图片
图片

“谁能阻止霸凌?我们所有人都可以!”

别将肢体暴力,等同于“小打小闹”;

别将人格侮辱,等同于“开个玩笑”;

别用一句“熊孩子”,抹掉所有该被严惩的罪行!

一起点亮「在看」,

愿再没有父母,需要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

愿所有小孩,都能在爱的世界里,安然长大。
 

相关专题: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