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俗语有云,谈钱伤感情;小时候碰了钱,大人会让我们洗手,因为“钱是脏的”;打工人不好意思提加薪;逛书店时不好意思拿起《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书;在别人问你衣服、鞋子多少钱的时候,故意往低里说。
然而,我们的内心又是渴望金钱的,希望有更好的物质生活,这种“既想要,又羞耻”的感觉,就会让我们对金钱的态度变得拧巴。
分享3个金钱观。
1)如果我们能大方地面对自己对金钱、物欲的渴望,那它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像是为了吃到更美味的小蛋糕,拼上更具创意的乐高,去更远的地方旅行,就要花更多的钱。
那么努力赚钱,就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做这件事,还因为做那件事能带来金钱回报。
这种buff叠加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
2)动力本身并不能直接变出金钱
金钱,本质上是我们能力增长和价值被市场认可后的副产品。
要想让“渴望金钱”这个动力真正落地,持续产生回报,最核心且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对象,就是我们自己。
这具体体现在:
首先,你有没有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好好运动?这三件事是“精力资本”的主要来源,而精力旺盛是成事的首要条件。
其次,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时间规划,公司规定的上下班时间只是一个提醒,以保证一天做事的下限。
我们可以在下班后找一段时间,专门用于提升自我,这就是在有意识地利用“时间资本”。
第三,定期复盘,问问自己:目前我最擅长、最有市场价值的技能是什么?
社会不会为“样样懂一点”付高价,与其学个皮毛的技能,不如把老本行再练精一点。
3)真正的财富自由,不是账户里有多少个零,而是你在赚钱的路上,把自己打磨成了更值钱的人
就像健身时流的汗最终会变成肌肉,赚钱时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在暗中塑造着你的能力、眼界和选择权。
钱会来来去去,但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你,才是永远属于自己的资产 ✅
钱只会流向内心不缺钱的人,当你开始记账,不再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不再盯着账户余额患得患失,才能用松弛的心态把钱用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也终会成为一个有钱人,这就是金钱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