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个人微信号 > 网站开发 > 我以为的“中年发福”,其实是“大脑受损”(附方案)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我以为的“中年发福”,其实是“大脑受损”(附方案)

科学家们之前花好几个月养不胖的大鼠,“人类食物”只需 ......

微信号:

联系QQ:

244

热度

其他信息

我以为的“中年发福”,其实是“大脑受损”(附方案)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内容详情

科学家们之前花好几个月养不胖的大鼠,“人类食物”只需要两三周就“吹”了“脂肪坨坨”。
读Stephan Guyenet博士的《饥饿的大脑》,作者扔出来的“思想炸弹”一个接一个,我都感觉要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了。本来好不容易已经“麻”了,可第七章《饥饿的神经元》里,让我又一次受到了刺激:
1. 在年底欢庆节日时,因为连续地“过量饮食”,大脑的一个关键部位会受伤。

2. 大脑这个位置受伤了,身体就很容易“被催肥”。

3. 一年一年叠加上来,我们以为的“中年发福”,其实是“脑子受损”。

好在Stephan一边指出问题,一边也给了出路。性子急想看“生活提案”的街坊,可以直接拉到文末。

 

(现代社会的体重,狩猎采集人群不是这样的,他们体重最重在30岁左右)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还是要从“大脑”和“脂肪细胞”的关系开始说起。

 

 

肠胃控制不了食欲,是大脑在控制

肚子觉得“饿”,但胃里其实是满的。
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有一对小姐妹,姐姐8岁,体重170斤,妹妹两岁,体重60斤。这两个孩子从小就对食物极度痴迷。哪怕刚刚吃完,视野范围内只要没有食物他们就会哭闹不止。得不到食物的安慰,她们甚至会在垃圾桶里翻找腐败的食物来吃,或者直接啃冰箱里的冻鱼——正常人饿疯了才会这样。
科学家们发现这两个孩子不能分泌“瘦素”(leptin)。

 


“瘦素”是身体的脂肪细胞(人体的“脂肪”存储在“脂肪细胞”中)分泌的。脂肪细胞感知到血液中有了大量的“能量分子”时,就一边把利用它们生产的“脂肪”并存起来(细胞内有个“大油滴”),一边向大脑发送“瘦素”:“老大,吃饱了,吃饱了,吃饱了。”
“瘦素”到达大脑的一个关键位置——“弓状核”。“弓状核”严厉的控制着身体,一旦得不到“瘦素”信号,它会强制身体“去吃,现在去吃,马上就去吃”。
那对可怜的小姐妹就是这样,她们的脂肪细胞没法给大脑“弓状核”汇报,于是只要醒着她们就日夜吃个不停——哪怕身体早就超重,哪怕肠胃已经不堪重负,哪怕很快就会有2型糖尿病,哪怕极有可能罹患癌症和痴呆。

读到这里,各位街坊可能会问:“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又不是那对小姐妹,我的脂肪细胞肯定可以分泌‘瘦素’啊!”
有关系。元旦、圣诞、春节、元宵,这段时间一天天都很撑,就会破坏“脂肪-瘦素-大脑弓状核”这个控制系统。这时,虽然脂肪细胞可以持续分泌“瘦素”,但大脑的“弓状核”会对“瘦素”不再敏感。任凭脂肪细胞怎么大声喊,“弓状核”还是会给身体下命令:“继续吃。”
这个问题,被科学家们称为“瘦素抵抗”(leptin resistance)。

 

 

“瘦素抵抗”:大脑出了问题

瘦素抵抗,是大脑“弓状核”(负责接收脂肪细胞发出的“瘦素”信号的区域)出了问题。
Stephan Guyenet博士提到过他在2012年发表的研究结果。健康的鼠鼠们大脑的“弓状核”中,“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都很小,有一些网状的细丝,方便它们监控和帮助周围的“神经细胞”——它们就像大脑中灵活而勤劳的清洁工。
而那些肥胖的鼠鼠,它们的“星形细胞”都诡异地膨胀了,周围的细丝也扭曲重叠,像是在挣扎求存——这些原本互不往来的细丝编织在了一起,变成一块厚厚的垫子。

 

(左侧:健康大脑的细胞;右侧:受损大脑的细胞)

华盛顿大学的肥胖研究者Ellen Schur操作一台磁共振成像仪——简称MRI,可以不开颅直接看到大脑内部的情况。从Ellen的研究结果看,除了外伤、肿瘤和中风这样的“急性伤害”,反复“过量进食”(比如过年期间老是吃得很撑),也会对大脑造成“慢性伤害”。Schur博士对《饥饿的大脑》作者说:
“我们(过量)的食物会令大脑受损,还是负责调控我们体重、食欲、血糖,以及一定程度调控我们生殖健康的(大脑)区域(受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Schur博士是在告诉Stephan,哪怕暂时还没有胖起来,只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过量饮食”,就会造成大脑的损伤。
Stephan自己也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点。在提供给鼠鼠们“好吃得停不下来”的“类超市食物”之后,这些啮齿动物每一天都在疯狂进食——因为太好吃了嘛。鼠鼠们的大脑损伤并不是在发胖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在连续摄入“高糖高脂”之后就开始了。

所有这些结果都在告诉我们:岁末年终的那段假期时光我千万要小心!总有亲戚要害朕!

 

阖家团聚时长辈们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捧出来的美食,如果来之不拒、持续不断地吃,尤其当这些食物“高盐高糖高脂”时,我们大脑的“弓状核”是容易受损的。
我们的身体进入“瘦素抵抗”状态了。

 

 

每年都比前一年胖一点

这样连续不断地吃一个月之后,我们的“弓状核”比一个月之前又“迟钝”了一点点。为了让稍微“笨”一点的“弓状核”能感觉到“饱”,就必须有更多的“瘦素”来发送信息。更多的“瘦素”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更多的脂肪。
也就是说,原本身体只需要比较少的脂肪,就足够让大脑觉得“饱”了,“弓状核”就不会迫使我们暴饮暴食——可现在,身体需要更多的脂肪来满足大脑的“感受”。
这就是说,你的“体重定点”上升了,你的大脑会逼迫你捍卫一个更大的体重值。

胖人为什么食欲旺盛、吃得多呢?因为只有超量食物才能维持住ta的脂肪,只有这么多脂肪才能生产出足够多“瘦素”,只有这么多“瘦素”(Leptin)才能满足他变得迟钝的大脑“弓状核”,只有满足了的“弓状核”才会命令他停止进食。

 


这一切,都开始于“弓状核”变得迟钝。
“弓状核”变得迟钝,来自于我们节日团聚的连续超量饮食。

在《饥饿的大脑》中,Stephan这么说:
大多数美国人每年新增的体重都来自感恩节到新年之间的那6周,这为期6周的假期就是各种美食的盛宴。假期结束后,这些新增的体重仍然会牢牢跟着我们。

而他的建议也简单明了:
如果你想要长期控制自己的体重,那么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重点放在“假期盛宴”上。大多数人一生都伴随着势不可挡的肥胖上升曲线,而一些避免假期过食的策略,比如清理掉厨房里的假期零食、将传统美食的口味烹饪得更清淡(大叔注:比如吃清水锅底,而不是牛油锅底),都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抑制该曲线的上升。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X关闭
X关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