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被父母告诫“别到处跑,小心被拍花子的人 ......
微信号:
联系QQ:
248
热度
其他信息
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被父母告诫“别到处跑,小心被拍花子的人拍了”。
在当时民间传闻,坊间有专门从事“拍花子”的人对儿童进行人身拐骗。
传说那“拍花子”的人手中藏有药粉,只要轻轻一拍儿童头顶,儿童不光眼睛“花”了,神魂也颠倒了,眼前所见除了那人身前有路,其他方向全是猛兽和山涧。因此儿童只能紧紧跟着这个人走,于是就被拐走了。
还有更传神的,有板有眼的解释说那人贩子手上戴着形似“戒指”的东西,拍小孩脑袋,通过一根“刺”,将麻药注入头部。
而被拐卖走的儿童,会遭到“采生折割”,即花子们人为地制造一些残废或者“怪物”,以此为幌子博取世人的同情,借此获得路人施舍大量的钱财。
清朝李虹若在《朝市丛载·人事·拍花》中写道:“拍花扰害遍京城,药末迷人任意行。多少儿童藏户内,可怜散馆众先生。”
这个古老的传闻,其实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当时也曾出现过“传教士迷药诱拐小孩”的谣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拍花子”的传说。
随着清政府日渐颓败,强迫开启的通商口岸使天主教在中国土地上日渐盛行,与此同时,大量“反教”谣言频繁出现,导致大量“教案”。
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这些洋人黄头发,蓝眼睛一看就像是书中走出的妖怪,在《中华民族特征》中描述,这些洋人面色惨白,吃生肉,不懂得礼数,不像是正常的人类。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民间一直流传着洋人会妖术的传说。
在1862年到1895年间,在广东、云南、四川、安徽、江西、福建、湖南等多个省流传,一般认为小孩会被割去肾脏、甚至失去眼睛。
《湖南合省公檄》写到:“该教以濂水为令。濂水者,以巴礼(老教父也)之尸,及巴礼王(国王)之尸,煎为脂膏,合以蛊蜮迷药,佐以符咒,教父掌之。”
“该教有吸取童精者,迷骗十岁以外童男,以濂水滴诸顶门,或作膏药,贴诸眉额。”
其起因是1891年,一位名叫周汉的湖南乡绅,撰写了一本名为《鬼叫该死》的小册子。
在他撰写的宣传资料中,全部使用大白话,用词粗鄙,高度迎合底层民众的认知能力。
如把耶稣说成“猪精投胎”,把传教士称作“鬼叫头”;指控传教士“制迷药”把教民迷了,“进了鬼叫,老婆媳妇女儿自然不明不白,心甘情愿相陪那鬼叫头睡觉”;并撰刻诸多图文并茂的宣传品,向不识字的民众直观展示传教士“挖眼剖心”的场景。
这便是1891引起全国震荡的“长江教案”。
乃至于,清政府喉舌刊物《申报》也讲述了修女摸了儿童的头,就会把儿童带走的案例:
“修女抚摸幼孩,并未施药,二孩即奔至家中。修女未在意,继续行走。讵行未远,而多人拥至,谓 :汝等女拐,以迷药迷孩,逼修女去孩家,及至,见二孩鼻孔耳中有药料。初五、初六两日,亦匪徒焚堂时,两名外国人自趸船拥望远镜观看,见有人身穿绸衣,手执红旗在场指挥。”
然而,事实上,这些都只是当时别有用心之人,诸如哥老会,故意为之,一起达到“趁火打劫”,在教案爆发的混乱之际,洗劫财物的“计划”,这一点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以及曾任南洋通商大臣的沈葆桢,在奏折中都有详细陈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拍花子”传闻中所使用的迷药,结合了本土传说故事中的“蒙汗药”。
民间熟知的“迷魂药”早在中国的武侠小说里大量现身,比如,号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也详细记录了,“天王”晁盖、“军师”吴用、“赤发鬼”刘唐等人,采用了“迷魂药”,艺术性地迷倒了“青面兽”杨志等人,随即,顺风顺水地劫到了“生辰纲”。
其实大名鼎鼎的“迷魂药”很早就出现了。
早在北宋时代,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五溪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此后,李时珍详细介绍道:“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任人戏之,吾尝试之乃验也。”
艺术加工始终没有科学来的更准确,实际上,吸入性麻醉剂如乙醚、氟烷等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浓度才能发挥作用,而且作用对象体重相关,不可能让人吸一口就立即昏迷。
因此,以现如今的科技来看,往日这则都市传闻显然是无稽之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能够让人“一捂就晕”的迷药并不存在。
不过,即使是到了本世纪,依旧有许多自称被“拍花子”的离奇报案。
例如,05年一个出纳,自称被人拍了花子,连着十四五次,丢了公司297万公款。
然而,这个案件最后经警方的调查得知,这个出纳并没有遇到什么拍花子。而是她求子心切,找了一个大仙给她“医治”,前前后后出纳给了大仙297万公款,美其名曰:“捐功德”。
事发之后她无从辩解只得说自己遇到了拍花子,而且接连被拍了十四五回。后来大仙也被找到,并且与出纳一起被判刑。
其实很容易发现,每个因为“拍花子”来报案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有难言之隐:比如这些人也许违法在先,所以报案的时候不得不以拍花子为理由打算逃避制裁;或者是因为面子,不愿意说明真实情况。
所以公安部门曾经多次辟谣,但是反而使这个传说就更加的神乎其神,最终拍花子成为了都市怪谈流传最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