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理解,所谓财富,指的是具备交换价值的资产,比如有价证券、房地产以及金银等等。这是我们看得到的,还有一些是我们看不到的,比如个人能力和权力。
如果掌控的权力能够用来交换某些价值,权势自然也可以算作财富值;再比如,画家画一幅画能卖大价钱,这就是财富。
权力的财富值与画的财富值性质相似,在不同的群体中会表现不同。比如,前几天我去参观一个画展,对我来说,这个画展上只有那幅裸女图才是我愿意出钱购买的,如果参观画展的人都跟我一样,其他画的财富值就是零。权力的道理一样,如果权力变现的渠道不畅通,权力的财富值就会打折。权力与画作的财富值不同的地方在于,权力不是硬通货,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区别就是证明。
以前,我们只知道财富就是土地,就是黄金,就是高堂大屋和三妻四妾,都是围绕生存和生殖需求的。
随着工业革命开启,人类的基本生存保障得到极大改善,土地承载的东西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不再成为财富最大的载体。能够代表财富的东西变成了企业股权、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到了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打开了虚拟社会的大门,代表工业革命成果的财富,越来越多的被思维空间这种数字经济取代,比如元宇宙,比如比特币。
从土地的入不敷出到工业制成品的泛滥成灾,人类走了几千年;从工业品的规模化制造到虚拟经济的无中生有,人们只用了几十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们的生活资料只有土地产出,土地成为我们最大的财富;八十年代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生活资料开始丰富多彩,财富被重新定义为产出制成品的公司股权。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财富值增长了三十几倍,其中粮食产量翻了一翻,农业占比大幅下降,财富值以土地资产衡量的年代已经过去,代之以模棱两可的股权类资产。有时候,我们不禁要怀疑,这些“可有可无”的“奇技淫巧”又是如何创造财富的?我们为什么要将这些“身外之物”标定为财富?
问题回到本文开头,什么是财富?财富是可以用来交换价值的资产。在常规意识里,这些资产包含货币、黄金和房产,有人说还应该包括土地。土地性质是国有,权益主体只有租赁和租赁转让权。按理说,没有所有权的东西,就无法归入“交换价值”名下,但中国人聪明,没有所有权的土地租赁权也可以有尝转让,这就让这个没有所有权的土地租赁权合理合法的成了资产。
厘清财富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像黄金这种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因为有交换价值,所以也是资产。换言之,只要具备穿透时间和空间实现交换价值的东西都是资产,都是财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贵州茅台是财富,权力是财富;在西方人眼里,能力是财富,股权是财富。
建立在农垦文明基础上的东方文明,二百年来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不断冲刷,越来越没有了“中心之国”的自信,盖因为,全球化催生了新的财富标尺,东方大国差了不是一点。而新的标的财富相对土地、权力类资产,是降维式“打击”。
所以,处身当下,我们可以选择关起门来自嗨,其结果一定是落后挨打,当然也可以选择紧跟时代步伐。要做到后者,首先就需要重新认识财富的新定义。
而这个新财富的创造,是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套的-------这是一条没得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