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营销达人 > 创业者都是怎么把钱亏掉的。

创业者都是怎么把钱亏掉的。

作者:   来源:  热度:24  时间:2025-05-15
打住!打住!那是媒体想让你看到的,是“幸存者偏差”给你画的大饼。现实是啥?现实是,创业这条路上,白骨累累,炮灰遍地。成功的永远是少数,亏钱、失败才是常态。老韩自己也

 打住!打住!那是媒体想让你看到的,是“幸存者偏差”给你画的大饼。现实是啥?现实是,创业这条路上,白骨累累,炮灰遍地。成功的永远是少数,亏钱、失败才是常态。

老韩自己也算在线上扑腾点小买卖(教编程、AI 啥的),身边也见过、听过不少老铁下海创业的故事,成功的凤毛麟角,把家底赔进去的,那可真不少。

今天咱们不灌鸡汤,也不贩卖成功学。咱就本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精神,来唠唠那些前仆后继的创业者们,辛辛苦苦攒下的、甚至借来的钱,是怎么一步步给“作”没的。不是要吓唬谁,更不是诅咒谁,是想让那些心里长草、准备下海,或者已经在水里扑腾的老铁们,多个心眼,少踩点坑。

第一种死法:死于“我有一个绝妙的点子,就差钱了”

这是最常见、也最“浪漫”的一种死法。创始人(或者几个人凑一起)拍脑袋想出来一个“惊天动地”的好主意,自己越想越激动,觉得这个点子简直是“用户刚需”、“市场空白”、“下一个风口”。

然后呢?热血上头,可能连最基本的市场调研、用户访谈都没做透,就开始“大干快上”了。找钱、招人、租场地、开发产品… 钱“哗哗”地花出去,产品(或服务)吭哧吭哧搞出来了。

结果呢?一推向市场,傻眼了。

用户根本不买账!你以为的“痛点”,人家挠都不想挠一下;你觉得的“刚需”,人家觉得“可有可无”;你畅想的“蓝海”,可能根本就是个“无人区”。

这时候才发现,原来那个“绝妙的点子”,只是你或者你们小圈子的“一厢情愿”。市场爸爸根本不认。前期投入的钱,不管是自己的还是投资人的,基本上就打了水漂。

这就好比你写代码,根本不看需求文档,也不跟产品经理沟通,就凭着自己的理解,埋头写了一个自认为功能强大、设计精妙的模块。结果交付的时候,人家告诉你:“我们要的根本不是这个!”你说你冤不冤?时间、精力、资源(钱),全白费!

老韩的金句来了:“创业不是闭门造车,不是自我感动。你以为的‘用户痛点’,可能只是你自己的‘蛋疼’。不经过市场验证的‘好点子’,一文不值,甚至是个‘负资产’,因为它会吞噬你的真金白银。”

第二种死法:死于“小公司得了大公司病”,过早扩张

有些创业公司,可能运气好,早期抓住了点机会,或者产品有点意思,有了一点点收入,或者融到了一笔小钱。这时候,创始人就容易“飘”了。

觉得自己“行了”,开始对标大公司,追求“高大上”。

•办公室: 必须租在甲级写字楼,装修要豪华,显得有“逼格”。

•团队: 快速扩张,不管业务需不需要,先把“坑”占上,招一堆总监、经理,搞得层级复杂。

•营销: 花大钱做品牌推广,开不切实际的发布会,请明星站台(如果请得起的话)。

•福利: 学大厂搞各种花里胡哨的福利,不管成本。

这种“小公司得了大公司病”,后果是啥?

成本急剧飙升! 办公室租金、人员工资、市场费用… 每一项都是巨大的开销。但这时候,公司的产品可能还没完全打磨好,商业模式也没跑通,盈利能力还很弱,甚至还在亏损。

现金流就像开了闸的水龙头,“哗哗”往外流。如果后续融资跟不上,或者市场稍有波动,资金链一断,立马“猝死”。

这就好比你的网站,刚开始只有 100 个用户访问,代码写得烂点也能凑合跑。你不想着先优化代码、加缓存、搞定数据库瓶颈,反而一上来就去买一堆最高配的服务器,搞分布式集群。结果呢?用户量没涨多少,服务器成本先把公司拖垮了。典型的“头重脚轻根底浅”。

老韩得提醒一句:“地基都没打牢,就着急盖摩天大楼,风一吹就散架了。创业公司,尤其早期,‘精益’是第一要务。把钱花在刀刃上,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别为了那点虚荣的‘面子’,把保命的‘里子’都给败光了。”

第三种死法:死于“我是搞业务的,不懂财务”,稀里糊涂

很多创业者,尤其是技术、产品、市场出身的,往往对财务“不感冒”,觉得那是“专业人士”的事儿,自己只要把业务搞好就行。

这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账目混乱: 公司账和个人账混在一起,成本多少,收入多少,利润多少,一笔糊涂账。

•成本失控: 对各项成本没有概念,花钱大手大脚,或者估算严重不足,导致预算超支。

•忽视现金流: 这是最要命的!不知道公司账上还能撑多久,觉得“只要有收入就行”,完全没意识到“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等到发现发不出工资、付不起供应商款项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盲目乐观: 对未来的收入过于乐观,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估计不足,没有准备足够的“安全垫”。

不懂财务,就像开车不看油表,不知道油箱里还有多少油,也不知道车子百公里油耗是多少。你开着开着,车突然在高速公路上熄火了,你说吓人不吓人?

这就好比你写程序,从来不打 Log,不搞监控,不关心内存占用和 CPU 负载。程序跑着跑着挂了,或者越来越慢,你两眼一抹黑,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财务数据,就是创业公司的“运行日志”和“监控系统”,你不看,就是在“裸奔”。

老韩的金句又来了:“‘情怀’烧不了多久,‘梦想’要用钱续命。对财务数据没有敬畏之心,对现金流管理稀里糊涂的创业者,都是在玩火自焚。记住,创业成功的第一步,往往是先学会‘活着’,而活着,离不开‘算账’。”

第四种死法:死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团队内耗

“找合伙人,比找对象还难!” 这话一点不夸张。

很多创业者,一开始都是跟“好兄弟”、“好同学”、“好同事”一起干。觉得彼此知根知底,可以“同心协力”。

但现实往往是:

•能力不匹配: 兄弟感情好,但能力不行,或者跟岗位不匹配,还碍于情面不好说,最后拖累整个团队。

•权责利不清: 股权怎么分?谁说了算?赚钱了怎么分?亏钱了谁承担?这些丑话说在前头没讲清楚,后面一旦遇到利益冲突或者困难,立马翻脸,互相扯皮。

•文化冲突: 招进来的人,跟创始团队的理念、价值观、做事风格格格不入,形成小圈子,互相拆台。

•核心成员流失: 关键的技术、销售骨干,因为待遇、发展、或者内部矛盾离开,对公司造成致命打击。

团队是创业公司的核心资产,一旦团队内部出了问题,互相内耗,再好的方向、再好的机会,也执行不下去。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这就好比你搞一个软件项目,团队成员之间技术栈五花八门,代码风格各异,接口文档写得乱七八糟,还互相看不顺眼,开个会能吵起来。你说这项目,能按时高质量交付吗?不黄就不错了!

老韩得说:“一个‘猪队友’对创业公司的杀伤力,可能比一百个竞争对手还大。选合伙人、搭班子、建文化,这事儿从一开始就得想明白、弄利索。别让‘人和’的问题,毁了你的‘天时地利’。”

第五种死法:死于“我没错,是世界错了”,拒绝迭代和转型

还有一种,死于创始人的“固执”和“面子”。

市场已经给出了明确的信号,证明原来的产品方向、商业模式有问题,用户不认可,数据很难看。但创始人就是不肯承认失败,不愿调整方向。

为啥?

•路径依赖: 太爱自己最初的那个“Baby”(想法/产品)了,难以割舍。

•沉没成本: 觉得已经投入了那么多,现在放弃太可惜了。

•恐惧失败: 害怕承认自己错了,丢面子。

•盲目自信: 总觉得“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听不进不同意见。

结果就是,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不断地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眼睁睁地看着公司资源耗尽,错过可能存在的转型机会。

这就好比你写的一个核心算法,性能测试表明它效率极低,用户也抱怨太慢。但你就是觉得自己的设计思想是“先进”的,是用户不懂,是测试环境有问题,死活不肯去优化,更别说推倒重来了。最后,整个产品因为你这个瓶颈而失败。

老韩最后一句金句:“‘不忘初心’是好事,但前提是你的‘初心’得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市场爸爸反复给你‘差评’的时候,你最好虚心点,想想是不是该‘迭代’了。死抱着一个错误的方向不放,那不叫‘坚持’,那叫‘愚蠢’,是跟自己的钱过不去。”

唠了这么多,不是为了吓唬你

今天唠叨了这五种常见的“亏钱姿势”,老韩真不是想打击大家的创业热情。

而是想提醒各位老铁,特别是那些心里痒痒想下海的,或者刚下水不久的:创业,真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就能成的。它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认知活。

在梦想起飞之前,多想想:

•我的点子,真的有人买单吗?我验证过吗?

•我的钱,够烧多久?我算清楚了吗?

•我的团队,靠谱吗?利益分清楚了吗?

•我的心态,够开放吗?能接受失败和调整吗?

避开这些显而易见的坑,你的成功率,至少能提高那么一点点。失败是常态,但如果能从别人的失败(或者自己可能的失败)中学到点东西,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那这“学费”也算交得值。

好了,今天就唠到这儿。觉得老韩这盆“冷水”泼得还算有点道理,能让你或者你身边那些热血上头的老铁稍微冷静冷静,不妨动动手指,转给他们看看。

少亏点钱,总归是好事。是不?

下课!

相关专题: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