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营销达人 >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沿岁月成佳音,我与粤剧共时光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沿岁月成佳音,我与粤剧共时光

作者:   来源:  热度:46  时间:2025-04-27
我的家乡,在广东佛山。这里山清水秀、自然古朴,孕育着深厚的岭南文化,更是传统文化珍宝粤剧的发源地。这座美丽的城市,给了我包容通达的性格,更给了我对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热爱

 我的家乡,在广东佛山。这里山清水秀、自然古朴,孕育着深厚的岭南文化,更是传统文化珍宝粤剧的发源地。

这座美丽的城市,给了我包容通达的性格,更给了我对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热爱。

我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我与粤剧最初的缘分,也正是从这里开始。

01

记忆中5岁那年,奶奶带我去看粤剧演出。

年纪尚幼的我,对舞台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被台上演员那绚丽夺目的凤冠霞帔深深吸引。

于是,我偷偷溜进后台,仔仔细细地看那墙上挂着的服装头饰,只觉得神秘又美丽。

那时的我也曾幻想自己有一天可以穿上这样漂亮的服饰,在舞台上感受这如梦如幻的美好。

不只是最初的“一眼心动”,粤剧,更是萦绕在我童年记忆中一段挥之不去的旋律。

那时,每年外公从香港回来,便会带回粤剧的黑胶唱片,那是妈妈的最爱。

每天放学回家,当我远远地听到巷子里传来粤剧《帝女花》的声音,我就知道是妈妈在家了。

或许就是在那时,我的心里便悄悄地种下了一颗粤剧的种子。

不过当时的我没有预料到,这颗种子,经历机缘巧合与时光的浸润滋养,在我的心里默默生根发芽,逐渐生长为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甚至成了我毕生追寻的目标与梦想。

在我12岁那年,父母决定要带我去广州报考粤剧学校。

尽管彼时的我对粤剧充满了好奇心与亲切感,但我却从未唱过粤剧,只是白纸一张。

在考试的时候,看着大家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粤剧基础,我十分紧张,但还是大着胆子给老师们唱了一首儿歌《小螺号》。

或许是缘分使然,我就这样进入了粤剧学校,这才有了我与粤剧后来的故事。

曾小敏在粤剧《谯国夫人》中饰演冼夫人

02

初进入粤剧学校时,由于没有基础,我的基本功并不算好,为了让自己赶上去,我每天下了课都会留下来练习。

中午午饭后大家都午休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到排练场对着镜子练身段。

就这样每天多练一点、多思考一些,日积月累,我的基本功也越来越扎实,逐渐成了班中的“尖子生”。

常常听人说“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现在想来,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并不尽然,只要用心描绘,画技平平也可以画出精美的画卷。

“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只要一直在自己热爱的这条路上稳步小跑,总有一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校园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说起我毕业之后的第一场正式登台演出,那真是毕生难忘。

作为被剧团认为非常有潜力的青年演员,我在毕业后的第一场演出就得到了担纲主演的机会,心里确实是有些小得意和小激动的。

家人和朋友们也都特意来支持我的首场演出,我当然是信心满满。

或许是因为太过激动,再加上演出经验不足,我一上台竟然连连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

先是在唱主题曲时的一段剑舞,剑穗竟然飞出去了,我慌得直接就忘了台词,只好不断地跑圆场想词。

好不容易演到了后面开打的部分,我心想这是自己的强项,一定要挣回面子。

结果,一个翻身亮相,我的头饰头盔掉了一地。后台的同学、师兄纷纷出来救场,等我戴好头盔重新回到舞台亮相,演出已接近尾声了。

这一次的演出失误,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责备我,反而都在安慰我、鼓励我,这让我更加内疚与自责,在大幕关上那一刻,我整整哭了一个小时。

这次的首场演出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害怕登台,甚至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当演员。

就这样,我在战战兢兢、患得患失中度过了两年。我的“心理阴影”在一次演出的成功救场后,终于解开了。

那一次是广东粤剧院下乡演出《红梅记》,在演出中途,主演突然身体抱恙无法继续上场。

于是,我被临时推上台救场。因为我平时有在舞台边上观看前辈演戏然后学习排练的习惯,这次意外被要求救场时,平时努力的结果还是派上用场了,演出十分顺利。

这次救场演出,让我慢慢明白,一位戏曲演员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踏踏实实地在舞台上不断地历练和积累的。

还有就是,不要沉浸在过往的挫败中,勇敢去面对失败,做好迎接下一个机会的准备,因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不放弃自己的人。

一路走来,我依然觉得少年时代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启示:失败与成功都是成长的烙印。它们激励着我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坚守初心、坚定前行。

曾小敏在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中饰演卢带好

03

走过刻苦努力的校园时光,走过带领青年团“勇闯天下”的无所畏惧,走过近年来收获的荣誉与掌声,现在的我,内心更加平和而有力量。

如今,我的代表作粤剧《白蛇传•情》已经走过了10年光景,从舞台走向银幕,从线下走到线上,已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戏曲剧目之一。该剧巡演40余个城市,演出近400场。

这部戏是我们对传统题材的一次大胆创新,剧目自2014年创排以来就受到了业内人士与观众的广泛关注。

以“情”字为核心的故事内容,清新时尚的音乐唱段和水墨意象的舞台风格,故事的精神价值与现代的审美表达,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的喜爱,演出经常一票难求。

2021年,同名粤剧电影上映,刷新了中国戏曲电影史的票房纪录,成为中国戏曲电影新的里程碑,并荣获电影“华表奖”等国内外数十个奖项,《白蛇传•情》让粤剧真正“出圈”。

这部戏的收获,让我更加坚信“粤剧正青春”,传承与创新路上还有无限可能和活力。

近年来,我们尝试了很多粤剧的跨界融合,比如B站跨年晚会的《待你归来》、游戏《原神》的推广曲《神女劈观》、《声生不息•大湾区季》的《流光飞舞》《圆我的愿》、2025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的《跨越山海》,还有一系列原创粤歌的推出等,都收获了较高的点击率与持续关注,这恰恰代表着粤剧创新发展的无限潜力。

这些年,我策划打造的“周末睇大戏”“名家演出周”“新年睇大戏”等品牌项目,为粤剧演员尤其是青年演员们,提供了更多充分历练的舞台。他们不断成长成熟,在各类演艺大赛中充分展现自己,取得了不少好成绩。

许多青年演员已经开始担纲剧目的主演,有的甚至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戏迷。

青年演员的传承与接棒,让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更看到了粤剧未来更多的希望!

曾小敏在新古典小剧场粤剧《帝女花•一念》中饰演长平公主

04

一路走来,我更加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在陪伴我们。

他们热爱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的鉴赏能力,也有着足够的热情与真挚,甚至成了传统文化的自发传播者。

他们让我看到,粤剧的传承不仅仅是靠舞台上的演员,更是靠舞台下观众的持续关注。

此刻,当我再度回望当年第一次登上舞台的自己,依然觉得是如此可爱、纯粹。

原来,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沉淀,每一步都是我与粤剧在时光中同行,彼此成全。

粤剧,寄托着我对家乡的情感与思念,是我毕生的梦想与追求。她承载着丰沛的文化与情感,沿岁月成佳音。

如同我与粤剧的故事一样,我希望大家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无论走了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来时路,不畏跌倒、坚持小跑、永远向前,永远记得自己迈出第一步时的热烈与赤诚!

相关专题: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