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意识到“厌女”的思想定义不仅仅是讨厌女性那么简单,是在身边的一位女性长辈对我说的一句话里。
“早知道你在家就让你去做你姐姐的伴娘了,人家那伴郎可都是研究生,你去随便认识一个都是赚了!”
觉得这句话带有厌女倾向是因为,我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来自同性对女性的贬低。
图片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这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里,即使一个女生本身并不差,还是会被认为最终要依附于男性。
我曾在微博上看到过一个投稿bot博主,微博简介是“帮你摒弃心中的厌女思想”。
很酷的简介,所以我点进了主页。
很遗憾,里面的微博内容并不像简介那样酷,摒弃厌女思想在那里,成为了性别对立的修罗场。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投稿对于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中一个片段的解读:
“酸儿辣女,我怀的一定是个男孩!”
图图妈一句正常的台词,在投稿的解读下,一个期待这孩子降生的母亲,变成了一个重男轻女的“厌女”者。
图片
而评论区中则是清一色的附和:
“小时候看这个动画片就觉得图图的妈妈不是什么好东西,现在看来就是厌女啊!”
“这是我小时候经常看的动画片啊,塌房了!
“已经对所有男孩做主角的动画片不抱希望了”
“厌女”这个词在她们那里的释义变成了单纯的讨厌女性甚至是对某个女性一点点的不偏向。
摒弃厌女思想,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极端女权主义和挑起性别对立的新方式之一。
图片
那么,真正的厌女是什么呢?
是从根本上对女性地位的贬低和偏见,所有的性别对立根源都来自于此。
因为贬低,所以会有人理所当然地把女性放在了可支配的那一方,是依附的那一方,因为有偏见,所以大多数对女生好的评价是懂事顾家和贤惠乖顺。
而这些思想不仅在男性的思维里比比皆是,在很多女性的思维里也并不鲜见。
所以,厌女的群体不仅仅是男性,更有女性。
“女孩子要那么厉害做什么,工作稳定就好了啊。”
“女孩子还是要以家庭为重啊,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女孩子走那么远做什么,又不是男孩子需要打拼,离家近近的多好。”
图片
这是从小到大围绕在我身边最多的言论,而这些言论无一例外,出自于我身边的女性长辈。
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桎梏让这个大环境里的很多人无法摆脱这样的思维模式,无论男女。
或许他们无意看低女性,但总是下意识地把女性放到了比男性弱势的地位上。
性别偏见是刻在很多人思想里且很难抹去的。
图片
这是一个敏感的时代,催生出的社会也不可避免的敏感,人的逆反心理更容易被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激起。
我们迫切的想要打破人们的固有思想,迫切地希望人们能更加正视女性的力量,强调自己的价值。
可是对两性关系有着更冷峻的思考才是这个社会最缺少的。
由于长期把女性放置于更低的地位,带着偏见忽略女性的能力,男性也在无形中被赋予了更重的社会使命和压力。
于是这一切都像陷入了怪循环一样,性别对立愈加严重,愈加不可调和。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最终都会是性别偏见的受害者。
图片
男生不下意识地带有偏见看待女生,而女生也不甘于把自己放在弱势的位置,或许才是缓解性别对立的最优选。
减少对自己的评价,打破“女性”这个词所附着的思想对自己的束缚和桎梏,是每一个渴望独立的女生的首选。
因为,我们无法,更不能奢望左右或改变别人的行为和思想。
所以,改变,只能从我们自己做起。
最后,希望每一个女生都自由,且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