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群 > 微信创业 > 广场协议与日本经济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广场协议与日本经济

昨天讲到出于共同的利益,英法德日愿意接受美元的贬值,但这件事不论 ......

微信号:

联系QQ:

7

热度

其他信息

广场协议与日本经济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内容详情

昨天讲到出于共同的利益,英法德日愿意接受美元的贬值,但这件事不论怎么讲,那些要规避的风险毕竟还不是迫在眉睫,可美元贬值、本币升值的影响,那可是立竿见影啊,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出口必然会遭受打击,进而引起国内经济的动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又为什么愿意接受广场协议呢?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对于西欧和日本的金融投资者来讲,本币的汇率变得更强势,这对它们的海外投资,显然是更加有利的。其次更重要的是,如果真把美元搞崩了,西欧和日本又能有什么好处呢?整个西方世界都有可能陷入大萧条。

再者就算不用美元,短期内也确实找不到美元的替代品,这又会严重影响全球贸易本身,就是说全盘替换的成本太高。最后经过战后四十年的发展,美元事实上成为了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用于支付、资产储备,以及各种金融交换的产品,这就使得美元的数量足够多,衍生品的类型也足够丰富,这就足以填补西欧和日本在金融产品方面存在的缺陷。所以归根结底,英法德日可能确实也不情愿,但它们也没办法,为了维系资本主义阵营经济的稳定,它们只能接受美元在一定的范围内贬值,而且本币变得更强势,也许还能捞一些额外的好处。

好了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广场协议到底是怎么实现美元贬值的。前天已经讲了,说广场协议并不是搞了一个硬性规定,说从某一刻开始,各国都把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按照一个比例进行调整。实际上广场协议就敲定了一件事,就是五国央行在六周之内,抛售一部分美元外汇储备以及美元债券,刚开始计划是抛售100亿美元,实际执行中是抛售了102亿美元。然后市场上的其他玩家就会跟进,也跟着抛售美元资产,最后实现美元的贬值。

那么经过这么一番操作之后,美国的贸易逆差有没有得到好转呢?其实前半年并没有,原因非常简单,就是美元贬值之后,美国企业从国外采购原材料,马上就要支付更多的美元。但是另一方面,国际贸易还存在着滞后性,那些进出口合同是早就签好的,比如说一家美国企业和一家法国企业签了一个出口大豆的合同,合同规定,从1985年8月起的半年之内,美国企业要向法国企业提供一万吨大豆,总价是300万美元。那么在1985年9月份广场协议签订之后,这个合同也不会改变,美国企业还是收300万。但没过多久法国企业就发现了,之前一吨大豆300美元,我要用3000法郎,可是现在美元贬值了,同样一吨大豆我只需要支付2250法郎。所以下一次再签订进出口合同,美国企业就会收到更大的订单,这就是美国的出口竞争力得到了提升,那么到这个时候,美国的贸易逆差才会缓解。

所以过了半年之后,到1986年年初,美国对西欧国家的贸易逆差,就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很有意思的是,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逆差,完全没有因为广场协议就出现明显的逆转。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当时日本的市场保护主义非常严重,所以虽然美元贬值,使得日本商品在美国市场上丧失了一部分价格优势,但反过来看,美国向日本出口的商品,也没体现出什么价格优势。所以美国对日本还是存在着结构性的逆差,只是逆差的总额确实缩小了一些。不过总体上看,如果把英法德日放在一起,美国还是通过广场协议,在刺激出口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且这种局面差不多一直维持到了上世纪末,不得不说这是非常成功的。

当然美元贬值,并不是幅度越大越好,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发生美元的恐慌性抛售,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把手里的美元都抛出去了,进而引发对美元信用本身的怀疑,以至于对美国经济稳定性的怀疑,那肯定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广场协议导致的美元贬值持续了大约一年半之后,美国和它的几个主要伙伴就开始考虑,怎么给广场协议造成的这一波的快速贬值收尾了,最后就促成了卢浮宫协议的诞生。卢浮宫协议是1987年2月份,在法国巴黎签订的,除了广场协议的五个签字国之外,另外还加上了一个加拿大。而卢浮宫协议的目标,就是让美元贬值停留在1987年年初的水平,这个时候的美元,相比于一年半前,贬值超过了20%,将近25%,这个比例相当可以了。所以各国规定,短期内,至少各国央行不能再抛售手里的美元了,甚至要回购一些美元资产。就这样到1988年,美元汇率就开始回升了,最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区间,并且在这个区间里长期保持下来。

好了这三期内容,就是广场协议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美元贬值,不只是针对日元,针对英镑和法郎,它也贬值了,而且幅度也不小,那为什么偏偏是日本受到了最大的冲击?归根结底还是日本自己作的。其实早在1985年初,当时日本的竹下登政府,就向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提出,说日本想把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升值10%,只不过广场协议签署之后,日元的升值幅度有了进一步的增加。所以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日元升值这就是日本的主动选择。那日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和美国的贸易战正打得火热,与此同时,日本也正在进行产业转型。日本政府希望,日本国内就保留一些半导体这样的高附加值工业部门,至于汽车那种东西,完全可以迁移到东南亚国家。那么不搞出口了,日本又要靠什么拉动经济增长?答案当然就是消费。

所以你看如果日元升值,日本消费者就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多的外国商品,从而实现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另一方面,因为日本把那些主要的制造业迁移到东南亚国家,制造业基本盘不在了,所以日元升值也不会直接影响日本制造业产品出口到美国,恰恰相反,因为东南亚有着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所以日本商品反而会更有竞争力,干不死你美国。当然一个强势的日元,对日本企业到东南亚投资也是有好处的。

你看日本的规划非常好吧?但问题是,在日元持续升值的背景下,为了对冲出口打击,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刺激国内消费,日本央行竟然还在大搞特搞宽松政策。最后就导致大量的日元涌向了房地产市场和消费市场,而且在日本政府的倡导下,日本人也给自己的消费找到了合理的理由,这又造成了大量的提前消费,为了消费不惜借钱。但是吹起来的泡沫总有破裂的一天,终于在1989年,在股市下跌的诱发下,房地产泡沫随即破裂,一时间无数日本人从富翁变成了负翁,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此就别想了。更要命的是,日本当初设想的产业升级也没能实现,比如说半导体产业就没有成为日本经济新的增长点,反倒是在美国挤压和韩国崛起的背景下,迅速陷入衰落,日本经济就这样陷入到长久的低迷。总而言之我们完全可以说广场协议对日本的负面影响最大,但要说美国一开始就精明地设计和计划好了,就是要搞死日本,我觉得这并不符合事实,日本自己等于也有责任的明不明白。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X关闭
X关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