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同学宝哥经营着一家民宿,只有五间房。
这里跟县城一样属于晋熙镇,但从火车站出发已经需要翻过一座鲤鱼山——虽然海拔只有500米,而且草木蒙茸、藤萝攀附——像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小山——但平原地方的司机也依然会战战兢兢。鲤鱼山的山顶程岭村,是“六白黑猪”的产地——据说这里饭店红烧肉做得很地道,做法不讲究,口感出众全靠食材本身。
过了程岭,花亭湖就尽收眼底了。
花亭湖跟千岛湖一样,是大坝蓄水后形成的,原来的山谷沉入水底,山顶露出头来形成一个一个小小的岛。跟“六白黑猪”一样,“花亭湖鳙鱼”也是本地特产,尤其是本地做法的鱼头汤。鲤鱼山脚下的梅河村有家店叫“七碗”,鱼头做得很好——但一定要电话预约,否则要么等很久,要么仓促出菜全无滋味。
程岭,梅河,晋熙,有没有觉得这些名字很好听?
再给大家说几个吧,佛图、弥陀、玉珠、莲花、望天、小池……都很好听。
二祖慧可禅师继承达摩祖师的衣钵后,为了躲避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率弟子南行至大别山,在这里停下来讲法传道。禅宗的几位大禅师,从二祖慧可离开嵩山少林寺到太湖之后,三祖僧璨在天柱山,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都在黄梅县——都在大别山东南,把这里的很多地名都给浸染得颇有禅意了。
直接把“佛”字放在地名里的,就是佛图了。“佛图”来自于佛图寺,而佛图寺又出自印度僧人佛图澄的名字。《晋书》说佛图澄是天竺(印度)人,不远万里到了洛阳准备建寺庙,却赶上了永嘉之乱。于是他一路南行,到了相对安全的大别山区。
可能街坊们留意到了,《晋书》提到了佛图澄,而二祖是北周武帝时代的人,永嘉之乱比北周武帝灭佛可早多了——所以佛图寺实际上是江淮之间的首座佛教寺院,为后来慧可禅师驻锡大别山打下了基础。
如果你期待看到一座大庙,那你会失望的。
因为山势逼仄,整个佛图寺建在很小的平台上,只有一排平房而已。我太太昨天拍到了这么一张照片。
不要小看背后那几块石头——因为是远景,看起来比较小,实际上大如SUV。据说佛图澄禅师就是因为看到了这几块看起来危如累卵,实际上稳若泰山的石头,才决定驻锡于此。
哪怕是国庆期间,这里也少有游人——昨天下午应该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寺旁的山壁上有叮叮咚咚的山泉留下,形成小小的水涡,干干净净的砂砾被卷起又沉下。几件僧衣晾晒在廊下,一群鹞子在远处盘旋,低低的风声如同耳语。
我们住在宝哥那里,傍晚走了三公里的路去吃鱼头,我儿子说:“绝对不是预制的!这个口感真的非常好。”薄暮冥冥,大别山和花亭湖的远山近水,看起来是这样的(再次感谢我太太供图):
要是换成黑白相机,这就是一幅泼墨山水画啊,古之人不余欺也。
基础设施非常好,道路平坦,住宿干净,食物可口。
相比去长城故宫人挤人,我觉得在小地方看小景点更有趣——度假的好处,真的不是“旅游”,不是浮光掠影地打卡留念,而是在某个地方安定下来。在连续几天的时间里,浸润、体会、感怀。
在宝哥的民宿里,我们一家人安静地喝茶,湖山在望,相对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