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已进入了梅雨季节。
贺铸那首脍炙人口的词:
一川烟雨,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寥寥数语,勾勒出烟雨中的江南景,与诗人的淡淡愁绪,从此被人称为“贺梅子”。
在每年6、7月份,由于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持续天阴下雨的气候,这时的雨,称为"梅雨"。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人的心情也常常阴郁,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霉雨"。
此时,最容易出现湿邪的困扰。
图片
很多南方人一到梅雨季节,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
北方的降雨量虽然较少,但很多人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也会导致脾胃功能欠佳,出现和“湿邪中阻”类似的症状。
这个季节,去湿养脾成为养生的重点
1、不要吃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的食品,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因为太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胃的阳气,造成不适;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慎食高脂、高糖、高盐等油腻或辛辣的食物,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胃肠功能较弱,夏天消化功能差,应节制饮食;可以选择一些健脾除湿的食物,如薏仁、丝瓜、木瓜、马齿苋等。
图片
3、梅雨时节,气压比较低,人体血液内的含氧量相对较低,体质不好的人就会觉得胸闷。尤其是原来就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哮喘等疾病的患者,这种感觉会更明显。所以,要适当运动,选择如走路,慢跑,八段锦这类温和的方式。
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里运动,出汗都比较多,运动之后,要及时擦汗,及时补充水分,有条件的应该更换衣物,避免汗出当风,防止风邪入体。
4、泡脚: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足部的6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在晚上5-7点肾经当令的时候泡脚,对头发的生长有很好的帮助。
5.、按摩或敲打穴位:常用于祛湿的穴位有:
丰隆穴: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把脾胃上的浊湿排出去。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钟。
足三里穴:调理脾胃,驱赶内湿的好穴位。一天2次,每次3分钟。
中脘穴:和胃健脾,促进脾胃的运化,适用于痰湿困脾的人群。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用指端或掌根揉2~5分钟。
图片
6、饮用陈皮茶:
陈皮姜枣茶:
陈皮丝3克,姜丝少许,红枣6枚,红糖适量。开水煮。
功用:具有宽胸理气、温胃祛寒的功效。适合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少,胃寒腹胀、胃口不开的人群饮用。
陈皮荷叶茶
材料:陈皮丝3克,干荷叶1克,干山楂3片,蜂蜜适量。
功用:具有健脾化湿、开胃消食、降脂减肥的功效。适合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体型肥胖、血脂较高的人群饮用。
这个季节,虽然细雨蒙蒙,时阴时晴,江南的美却动人心神,当年杜甫在成都,白居易在湖南、广西等地,贺铸在苏州,都因梅雨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词。
也有人,专门在这个季节出游,找一个年代久远的小镇,小住两日,慢生活,轻文艺,也是怡养生命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