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一只鹅破壳的瞬间,出现在它面前。
它会把你当做它妈。
然后无脑地跟着你,围着你转。
人有时候也这样。
会跟着第一印象走。
你也许听过锚定效应,但你可能不知道锚定效应在人性里扎根有多深。
看到一个实验,很有意思。
他先给出了五件商品,要求他们在商品旁边,写上数值为自己社保卡后两位的价格。最后再说说,自己愿意给出多少价格去购买这件商品。
社保卡后两位,理性来说,跟商品定价无关吧?参与实验的学生们也是这么觉得,并且觉得自己不可能会受社保卡后两位的影响。
但结果确确实实很出乎大家的想象,社保卡后两位高的人,给出的价格在统计里也会偏高。
不管学历高低,人有多聪明,即使通过激励的方法,人们依然会被锚定,这似乎是人天性里的东西,是我们实际决策里产生偏差的原因之一。
前阵子有个读者后台留言,说他在做毕设,卡住了。周围很多人都是淘宝上直接买成品,自己想多学点东西,但现在卡住了,不知道要不要花个几十甚至上百块去网上付费咨询。
我在前几天的付费文章里提了这件事一嘴,说效率比一切重要。
但其实另一普遍现象是,我们多数人其实是非常抗拒在互联网上买“信息”、买“知识”的。
因为在我们最开始接触互联网时,它就是盗版的、免费的。
但其实像这个读者,明明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学东西,那交学费,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么?
类似的误判其实挺多的。
00后年入百万,于是觉得自己月收入8k太糟糕了。可事实是,2020年全国城镇人口收入的中位数是3270元。(如果你家的总收入/人数>3270,就超过了50%的城镇家庭)
在某个阶段听到了许多不好的社会事件,开始质疑治安时,其实可能只是网络信息发达了,而极端事件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好坏产生了误判。
我们很可能因为某次初始锚定,而不断重复着错误的决定。
譬如还没谈恋爱,听说女生主动会掉价(锚),于是只会被动。
譬如从小认为努力就会有回报,也是忽略了选择、策略的重要性。
我们多数时候的决策,其实没有多少理性。
更多的是道听途说,或者长时间的连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习惯。(譬如有些人就是会不断地跟渣男谈恋爱。)
我们很难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可以先意识到,噢,原来人是这么个玩意,并非自己想象当中的那么好把控。
然后才有可能在生活里一次次地刻意训练,做出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