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从朋友说的那句话开始。
“我怎么不爱她了?你知道我在她身上花了多少钱吗?”
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隐隐有些不舒服?
包括我也跟朋友说,不要轻易在另一半面前提起价格。
衡量事物价值高低,往往有两套规范。
一套叫社会规范,比如这个人值得你通宵帮他写作业,这段感情值得你花24小时的路程去见上一面。
一套叫市场规范,比如网上帮人写作业,500一次;从这里去见另一个人,300块一趟。
两套规范都可以驱动人达成目标。
比如我希望让你帮我拿个快递,我既可以说给你5毛钱你帮我跑一趟,也可以借着你对我的爱,撒娇说哎呀你就帮帮我嘛。
而最有意思的是,一套规范生效时,我们会压制另一套规范。
什么意思呢。
有个退休组织,希望让退休的律师,帮忙处理其他退休人员的法律事务,酬劳是30元/小时。
很多退休律师都拒绝了,因为太便宜。(远远低于市场规范)
于是组织换了个说法,希望他们能免费帮忙,结果答应的人要多得多。
一旦一套规范成为衡量的标准,另一套就会失效。
所以当情侣的某一方提出说:“我为你花了少多钱时。”
这个金额,是在把对方市场化。
是在伤害这段社会关系。
所以喜剧之王里,柳飘飘看到尹天仇那些钱财时,她不会觉得那是馈赠,她瞬间从一段关系掉进了一段交易。
简单来说,当价格这个词出现在讨论里时,我们会变得更像商人。(这就是为什么彩礼问题天然头疼的原因,因为它在社会规范里,强行插入了市场规范。)
当然,朋友这个时候很无奈,说那要用什么证明感情?
其实答案很简单。
行为与礼物。
当然你千万不要说“价值三千的项链”,一旦强调了价格、注重了价格,便又回到了市场规范里。
但你可以说是精心准备的项链,是跑了十几个地方才挑出来的项链。
你也可以说每次她难过,你都会抛下其它工作,出现在她身边。(但就不要强调,自己为了来见你,而放弃了一万块的单子。我真的见过有人这样说话…)
在社会关系里,社会行为才会促进彼此的好感和分量。
所以真的也不要听信网上那些“愿意给你花钱才是好对象”,并以花钱的水平高低作为衡量标准。
一旦大家进入市场规范,那一切就变成了冷冰冰的购买、消费、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