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伟大祖国的生日,站在国庆的光辉里,回望苏南这五年,胸中涌起的不止是自豪,更是一种近乎虔诚的感思。
苏南的崛起,不是一朝一夕,但“十四五”绝对是惊艳之笔。回眸“十四五”,面对复杂的新冠疫情、严峻的经济环境,这方土地的变化,早已超越了发展的范畴,它更像是一场静默而深刻的革命,将时代的华章镌刻成历史的丰碑。
犹记得,五年前太湖蓝藻仍是干群心头的隐痛,古老运河畔的厂房略显斑驳。而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化为现实——太湖明珠碧波重现,湿地公园翡翠串联,传统制造业“破茧成蝶”,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新经济拔节生长。在苏南工业园区里,智慧工厂的机械臂精准舞动;在苏南新能源赛道上,“隐形冠军”们正改写着行业格局。这不是简单的产业升级,而是一场发展的深刻嬗变,从“速度焦虑”转向“质量自觉”,从“跟跑”到“并跑”,直至“领跑”。
更触动心弦的,是发展温度的可感可知。旧街巷在微改造中留住乡愁,新建的健身绿道上跃动着幸福身影,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角落焕发出新生。在苏南,典雅的乡村客厅、细腻的慈善之城、暖心的网格服务……所有润物无声的改变,都在把“以人为本”从崇高的理念变成生活的日常。苏南人用行动在证明:真正的现代化,是让每个人都能在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尊严。
文化的自觉同样令人动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让千年文脉在当代苏醒,苏州博物馆西馆成为城市文明新客厅,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见证工业遗产的涅槃,溧水咪豆音乐节唱响奋进的生命与力量……扎根在文化沃土之上,那象征着经济发展的高楼大厦,入眼即是真实的繁华。
五年的变迁,是当代苏南奋发图强的累累硕果,也是领航中国砥砺前行的生动缩影。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游戏,而是有温度的文明演进。现代化建设,不是千城一面的复制,而是根植于历史文脉的创造性转化。苏南大地上,传统与现代、经济与生态、个体与集体都能找到最美妙的平衡点。
值此国庆,站在苏南大地上,我们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敬每一位平凡的奋斗者。苏南的丰碑,由无数双手共同铸就——它是工程师图纸上的精确计算,是创业者深夜不灭的灯火,是社区工作者敲开千家万户的耐心,是每个普通人认真生活的模样。这座丰碑,不仅矗立在大地上,更矗立在人民心中,见证并激励着我们,将个人的梦想汇入民族复兴的壮阔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