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洋彼岸到中国的人,都需要倒时差;
经常上夜班的人,会说自己的生物钟是混乱的。
2017年,诺贝尔奖的其中一项,获奖理由是: 他们发现了地球生命节律的分子机制,使之与地球律动(每24小时一个周期的昼夜节律)保持同步。
简言之,他们研究的就是“生物钟”。
西方人现在才发现人体生物钟,而《黄帝内经》里早已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三百六十年节律。
图片
以七日节律为例,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不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一般 7 天自行痊愈。
如果 7 天不好,病程会延至 7 的倍数,14 天或 21 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
动物和人的怀孕周期都是 7 的倍数。
鸡孵蛋:7×3 = 21 天
兔子怀孕:7×4 = 28 天
老虎怀孕:7×15 = 105 天
人类怀孕:7×40 = 280 天……
七日节律,受太阳和月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阴历(中国传统日历)一个月有 28 天,一个月有四次潮汐,28 除以 4 就是 7 天,所以人体七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
这就是天人合一:人体与生俱来的小宇宙,与大宇宙保持一致。
金字塔,在49米,或7米,总之是7的倍数高度的地方,能量最大,法老的木乃伊都是放在这些高度的。
我们的祖先,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耕农事,因为阴历和农历都是根据宇宙的节律制定的。但阳历就做不到这点。
图片
对日常健康影响较大的,是昼夜节律,也是阴阳节律的一种表现。
现代医学发现: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功能,在一天中不同,如:
上午8~11点,是组织、计划、写作和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佳时间。同时,这段时间疼痛最不敏感,看牙医最合适。
上午11-12点,此时最清醒,适合解决问题和进行一些复杂的决策。
12时—下午2时,一天中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适宜进行社会活动。
下午2-4时,会出现所谓的"下午低沉期"。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电话,有趣的阅读,尽量避免乏味的活动。
下午4-6时,人体从"低沉期"解脱出来,思维又开始活跃。可把一天中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时做。并且是进行长期记忆的好时光。
下午5-7时,人体的体温最高,此时锻炼有助于在晚上顺利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晚上7-10时,是学习的最好时间。
晚上11-12时,人体各脏器活动极慢,进入梦乡。
图片
这与《黄帝内经》讲的十二时辰与内脏、经络的运行规律大致相同。
在古中医,这些都可以统称为:时间医学。
中医对时间医学的研究,还包括更高维度的五运六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支配或记忆日常的行为。
比如,到晚上犯困,中午肚子会饿,天亮会醒来……如果人长时间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律,就会改变体内的激素分泌量,导致疾病。
松果体是人体"生物钟"的调控中心。
由于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调节,褪黑激素的浓度,在白天降低,夜晚升高。
松果体根据褪黑激素的昼夜分泌周期,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信号。
如果一个人长期熬夜,或不按时进餐,或上夜班,吃宵夜,褪黑激素的分泌量不正常,人体生物钟的节律被打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会失常。引发多种疾病,常见的有:
1、肠易激综合征
是肠道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疾病。它与精神情绪的异常相关,在受到情绪刺激时会出现腹痛、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还会诱发失眠的出现,失眠又会加重生物钟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图片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元凶是不良情绪和胃酸增多,在夜间胃酸增多是导致溃疡的原因之一,也是身体生物钟紊乱引起的。
另一方面,保护胃的激素,如前列腺素等也具有节律性,这种生物节律被生物钟精密调控着。预防消化性溃疡,应该努力维护好正常的作息和饮食规律。
3、急性胰腺炎
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引发急性胰腺炎。
昼夜颠倒,会造成胆囊分泌收缩节律紊乱。
暴饮暴食,胰腺负担加重。
高脂食物会引起血液的甘油三酯升高,加重对胰腺的损害。
4、早衰:皱纹、肥胖、长白发
长期上夜班的人,其衰老速度大于同龄人,长白发的时间提前很多。
人生许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地打乱了生物钟。
如何调节被打乱的生物钟,保持身体正常的运行,就是需要学习的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