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目前房地产市场彻底凉了,这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了,从供需两端来看,供给方面:开发商普遍拿地意愿降低,不乏一些重点城市土地流拍,比如广州、杭州等;另一方面,从需求端来看:限制个人二手房贷款,甚至房贷利率普遍上调,进而阻碍个人房产买卖成交。
NO1、买涨不买跌?
人们购房心理,有一种经济观点叫做买涨不买跌,这在股市里是非常常见的做法,也是普通人的做法。股市通常叫“追涨杀跌”,这在楼市里面也是非常常见的。
楼市整体行情从2015年底开始到2018年结束,最先从深圳开始,后来其余一线城市与一些省会城市,都是猛涨,翻了一倍,有的人把这次涨价叫做“涨价去库存”。而后我们们提出来一种新观点叫做“房住不炒”
如果说以往的政策调控只是临时性的,这次房住不炒就是动真格的,且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
深圳的二手房价格指导出来以后,目前深圳楼市熄火,大量中介人员关门,楼市成交惨淡。二手房价格指导最大的利器就是评估贷款,卖家不降价,你就只能支付更多的首付款,贷款金额大打折扣。
所有的商品,如果金融贷款属性被掐脖子,都无法炒作起来。
NO2、开发商选择躺平?
最近同样是房企100强的花样年集团宣布:无法支付即将到期的美元债务,债务违约已成定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恒大,华夏幸福,福晟,泰禾,奥园,花样年,光耀集团,富力地产,绿地,都已经处于破产,或濒临破产的路上。
一旦形成大片开发商倒下的局面,是真的有金融危机,金融风险,最受伤害的是哪些人?
购房者,这是最大的受害者。
一旦项目陷入烂尾停工状态,那么除了房子不见踪影,交的首付款退不回来,最最可气的是你还要按时缴纳购房贷款每个月还月供,否则就会上征信,以后再想通过银行贷款几乎毫无可能。
这才是大坑,真正的大坑。。。
NO3、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很多人对于房地产有种理解上的偏差,认为把房地产打倒就是好事,这是大错特错的,中国城镇化进程还没有走完,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现实,城市更新里不开房地产,公园,商业配套,地铁,医院,学校,都需要房地产的规划。
目前是央行包括高层主动刺破房地产金融属性的泡沫,早点戳破比晚戳破好,也叫做房地产金融出清。
我们看看出清的是哪些企业?高杠杆,高负债,通过借新还旧,欠下一大笔债务,比如某大,集团市值千亿,但是债务规模上万亿,最为可耻的是控股东北XX一家大银行,银行成了开发商提款机,风险巨大,私下揽息,有非法集资之嫌疑。
最后你会发现,他玩的就是金融(银行,债券,股票,信托,作为高端理财P2P),真正的做企业的是用金融作为辅助工具,而这个大开发商是把金融本身当成他的主业,大肆扩张,大举多元化,最后一地鸡毛。
大而不倒,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历代王朝尚且如此,一个开发企业,妄想携债务以令诸侯?很危险的事情。
越是下行期,风险越大,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商店里的一款面包平日里买一个大概是10元,突然有一天说给你3元买一个,你敢买麽?面包没有生产日期,并且看不到制作过程,而是先给你签一个协议,让你过几天来拿。
那有没有捡漏的可能性,当然有,不过不一定能接得住,要求是拎包入住,有房产证的房子,能直接给房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这个大前提下,基本上淘汰99.99%的可能性。
如果能达到上述条件,他还有降价的必要麽?白白让你捡便宜?二手房也有,但是贷款端限制严重。
总之,如果需要改变市场观望情绪,一定是从官方,或者央行开始,比如默许或者放开调控政策,银行贷款利率打折优惠,限贷限价政策取消,那就是告诉你差不多了,赶紧入场。
问题来了:如果真的这样,你会入手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