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电影《囧妈》大年初一在抖音、西瓜视频等字节跳动的流媒体平台上免费播出,一下子引爆了舆论,有人说这是大电影第一次选择不在电影院大荧幕上播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有人说字节方面商业嗅觉灵敏,动作迅速,撼动了爱优腾在长视频领域的优势地位,但我要说的是,观众最关心还是电影,如果你还没看,打开手机/电视,现在就能收看原本在影院才能看到的贺岁电影。
电影好看吗?如果按照我的观影标准,只能算是刚刚及格。一贯的徐峥电影的中年危机的矛盾冲突,甚至连角色职业都是那么相似,我想说的是,编剧就不能给徐峥换个不是老总的角色吗?不过,略显惊喜的是,这一次,除了中年危机,还有母子关系的出现。
看得出来,徐峥是想通过讲好这个以前很少被涉及的主题,母子关系来博取观众的同情,可是问题是,不但没有讲好,反而让观众频频出戏。诚然,徐峥很敏感地抓住了中国人的母子关系——控制。父母或者说母亲更想控制儿子和丈夫,而孩子意识到这种控制并试图摆脱控制,这其中的纠葛和挣扎,虽然有所涉及,但整个看下来,我的感受是,这个仅仅是为了取得观众的所谓共鸣,却没有为整体的剧情服务,这一部电影就像一盘看起来很好的菜,但尝起来就像没放盐。讲的是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却完全脱离现实主义。
这就造成了这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喜剧,也不是一部好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最后把它弄成了个四不像。武志红老师在那部剖析中国家庭以及文化的心理学著作《巨婴国》毫不留情地批判这些文化和典型巨婴,可人家最后也没有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反倒是电影,通过一次旅行就母子和解了,如果真的有这么简单,我想也不必耗费如此大费周章写出这么厚的著作。
整体来看,没有直击人心的现实感,却想藉由这个宏大却普遍感受真切的主题来探讨这个主题,只能说是火候没到。在我看来剧本的如果不搞这种脱离现实的剧情,也是说不好的。因为真正的母子关系,或许没那么简单。贺岁如果需要合家欢的电影也不是这种,合家欢是那种你明明知道是假的,还是很开心的。而这部电影却是别人知道说的是自己,却怎么也没有感同身受。
电影末尾贴上许多母子合影,试图通过这些来引起共鸣,我只能说是黔驴技穷。如果你能赚得观众泪水,那是成功的,如果是欢笑,也是成功的,可最终赚得的是尴尬,那就真的是尴尬极了。
现在的观众可「刁钻」了,如果没有讲好一个故事,想靠煽情和狗血剧情来赚得盆满钵满是不大可能的了。也希望中国电影首先能讲好一个故事,而不是首先考量商业上成功的几个因素。如果不幸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远远背离了电影最初的意义——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