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分享⼈:⾷花多
时间:202005158:30-9:20PM
记录⼈:cp
校对:Amber刘琥珀
(以下为正⽂内容)
Hello⼤家好! 好久没上线上课啦,有点紧张。这次琥珀跟我说课程可以稍微轻松⼀些,因此我想也不算正式的课程吧,⽐较像聊天。我这次定了⼀个题⽬,说说“在疫情中我如何隔着空旷的街道窥视对⾯阳台跳操的⽼头来缓解内⼼的荒凉。”
1.在疫情中,我们的注意⼒被什么东西吸引?
其实是有点半开玩笑的,不太像⼀个严肃的话题,但是这样应该可以过滤掉很多⼈,其实我真正想讲的是“在疫情中,我们的注意⼒被什么东西吸引”,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家近⼏个⽉来都遇到的⼀个问题。
⾮常突然的,就有这样的疫情,突然之间我们所有的⽣活,以及⽣活节奏被打乱,然后就关在家⾥,可能对于很多成年⼈来说吧,⾄少已经很久都没有⼏个⽉时间就呆在家⾥,甚⾄我觉得有的两夫妻,可能都没有很长时间就这样相处⾯对⾯的,所以其实我们的正常的⽣活秩序,或者说⼀些⽣活⽅式都遭遇很多挑战,很有意思,对吧?
⽐如说因为疫情,⼴东省的⾯粉销量⼤增,还有酵母。说明⼤家都在家⾥,连南⽅⼈都开始蒸馒头,蒸包⼦,烤⾯包,反正就是说特别费⼯的,以前不想做的⾷物全都做⼀遍,就很有意思。包括我们的很多⾏为⽅式也悄悄地发⽣了⼀些改变。
疫情期间也是太⽆聊了,然后我就在ipad上画画,就是我也“在说话”,这个⼈其实有点像我⾃⼰,每天吃很多东西就变胖了,做了各种不同的⾷物。但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点是,在⼀个我觉得可以说是被剥夺了⾃由,或是⾮正常状态下,我们的注意⼒被什么东西吸引。⽐如说疫情3个⽉期间,好像我们有很多时间都在刷⼿机,看各种各样的信息,整个处在⼀种焦虑,或者惶恐不安之中。甚⾄我觉得有⼀段时间有种世界末⽇的感觉,不知道⼤家有没有?你觉得每⼀天都特别的不确定,我们这⼀代⼈或者说当下遭遇的事情是或许可能半个世纪以来,很多⼈都没有遭遇过的。包括我⽗母他们都六七⼗岁了,但是我妈妈她第⼀次是觉得, 竟然有这么严重的灾难。所以其实我们没有太多经验处理这种绝望,很多情绪的东西,然后这种焦虑就会投射到⽹上,就看各种信息。
图片
新冠⽇记2020.2.19 图/⾷花多
2.媒体=养鸡场?
不知道⼤家有没有发现,⼏乎每两、三天就就有⼀个事件发⽣,会让⼈特别愤慨,但其实才过了⼀、两个⽉,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我本来说今天把那些事件都翻翻,但我没有时间, 我现在都想不起有什么事情特别让我愤怒,⽐如之前看到武汉有⼀个⼩区⽤⼀个垃圾车来运⾷物,还有李⽂亮医⽣事件等,这些事件现在记忆没有那么深了,有点模糊,但是那段时间就会让我们特别特别愤怒。
所以现在我们冷静下来,回过头去想的话,是我们真的关⼼那件事情本⾝,那个⼈,还是那个⼩区的⼈们,他们后来到底怎么样了?还是某某事件的后续怎么样呢?还是因为我们积聚了某种不安或者其他情绪,只是借助特定事件将它给爆发出来?
我也研究⼀点传媒,我在想在公共领域的这种⾔论,概念啊,是特别容易被操控的,有时候它就是⽣意,有点像那种娱乐⼋卦什么的,如果他想让你愤怒,就会有⼀个激发愤怒的点, 如果他觉得有的事情不想让你知道那么多,就马上会有另外的事情覆盖它,我们的注意⼒瞬间就会被转移,成为⼀种就是可以理性计算的东西,特别是在今天的这种数字化的媒体,可以⾮常精确,⽐如说你⼤概是什么类型的⼈群,他们就想让这群⼈,今天有什么主题可以占据或分散他们的注意⼒,就不知道从哪⼉突然就来了⼏条爆炸性的头条,你朋友圈瞬间就被刷屏,然后你瞬间就进⼊,很容易被操控。这种现象,我觉得有点像开养鸡场,你那⼉撒粮⾷,那些禽类就会跑过去,就是就是那种感觉。我们⼏乎很难对抗,特别是这种特殊时期, 基本上我们没有太多的确切的信息来源,不管是翻墙还是不翻墙。
3.观察,是我唯⼀可靠的信息源头
所以对我个⼈来说,我从哪⾥获取准确的信息呢?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可能都差不多,我总是这样认为,就算在今天有的⼈可能还会看主流媒体,但有的⼈会翻墙,但我对我来说都差不多,就是问题是在于你⾃⼰本⾝。我最近跟朋友聊聊天就开玩笑嘛,说最近是因为疫情,友谊的⼩船,就直接不⼩⼼就翻了,就是这样的,以前不太公开的,⽐如说⼤家的⼀些⽴场啊什么的就会出来。我们的信息源不⼀样,⽽我们只坚信我们获取到的信息,⽽且我们鄙视其他⼈的那个渠道,我们这个群⾥肯定⼤家会有各⾃的渠道,这个随后我们可以讨论啊。我今天想讲的就是我的第⼀个点叫做“观察,是我唯⼀可靠的信息源头。”
我习惯在我的世界⾥,称我观察到的就是我直接⼀⼿获取的信息,其他⼆⼿的都是⼆⼿信息, 我越是被动看到的越是在媒体世界⾥被⼈进⾏筛选过的,所以我就更怀疑。为什么我选择了“阳台跳操的⽼头”呢?对我来说,其实就是让我转移注意⼒。
让我重新回到我眼前的世界的⼀个影⼦,应该是张爱玲说过⼀句话吧,她当时在上海,她⼤概是说,现在上海在爆发战争,但是没有她窗前的⼀束花更重要。但我对我来说这个不是说谁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两个维度是并存的,就是⾸先看到的是你眼前的花,然后再看到外⾯的世界。我想讲的第⼀个点就是,你眼前的花,跟你外⾯的世界,没有可⽐性,不是⼀个维度,但它们是同时存在的。我们总认为有更宏⼤的⽬标,就是要有更⼤的东西要实现,为了实现这个⽬标,我们可以不计眼前所有的东西,可以放掉亲情友情爱情,最⼼碎的⼀个可怜⼈。所有眼前碰到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忽略,然后我们只看重我们头脑⾥⾯的理想。
4.现实的苍蝇落在逻辑的额头
所以这个就引出我想讲的第⼆个点,我第⼆个点叫“现实的苍蝇落在逻辑的额头”,我在今天在公交车上突然想到⼀句话,特别是像这种⾮常时期,我们总是坐在沙发上,躺在床上,像做⽩⽇梦⼀样。我的抽象世界就变得好像特别重要,什么意识形态⽴场啊,所有的这种就是艺术啊,所有的这种⼤的虚的,以前就就是忙的顾不上的,这些观念就变得特别重要,因为这些观念就跟⼈产⽣冲突的时刻就变得特别频繁,但是那个只是逻辑的⼀个抽象的层⾯的东西,然后突然有⼀只苍蝇或者⼀只蚊⼦,叮到你额头的时候,你要把它拍拍,也要把它拍死, 它或者赶⾛,它就是你触碰到现实的那⼀刻。
图片
新冠⽇记2020.2.23 图/⾷花多
现实总有这种出其不意的东西把你惊醒,⽐如我,我可能在我现在的家住了⼤概三四年吧, 我是实在没有认真去观察过的我对⾯的房⼦。有⼀天我就实在是太⽆聊了,我在家⾥刷⼿机刷的也头晕眼花,我就⾛到阳台上坐在那⾥,然后我就观看我对⾯那种密密⿇⿇的楼,然后我就发现就是,对⾯有⼀个⽼头他在那⾥跳⼴播体操。他跳的那种操,特别像我⼩时候上学时,早上的⼴播体操那类型,什么扩胸运动,再往上蹦,拍⼿的那类,他做的特别特别规整, 特别特别标致,我觉得很有意思。第⼆天,⼤概在那个时间,我就早早在等,发现他还在那⾥,他每天准时的出来做操,每天下午⼤概四五点钟左右,他也会在那⾥跳,⼤概半个⼩时左右。
然后我就对⾃⼰说,OK,如果他每天跳的话,那我就每天就出来观察他跳,如果我们不上班,没有⼯作的这种刻度的话,⽣活会变得特别混乱,你坐在那⼉,⼀不留神⼀天就过去了, 但是我发现我对⾯的这种上了年纪的⼈,⽐如说我跟我⽗母⼀起⽣活时,我发现他们的⽣活其实是特别有规律,有刻度的。我觉得像是⼀个标识⼀样,或者时钟⼀样,所以我就每天偷偷拍⼀下,也想发个抖⾳什么的。但是这个观察本⾝没有什么,到了农历“⼆⽉⼆,龙抬头” 那天,就看见他早早坐在那个阳台上,他⽼伴出来给他理头发。⽼俩⼜⼀起⽣活,他就每天定点就在那⾥做运动的,⽼太太有时候就出来浇花,有⼀天他们聊什么聊得特别开⼼,那位⽼头就拥抱了⼀下那位⽼太太,那感觉特别温馨。我的这些观察只限于阳台,阳台在我的意识⾥⾯是公共空间啊,不涉及隐私啊。我就联想到我⽗母他们,也是他俩在⼀起⽣活,我不能观察到的他俩的⽣活细节,我是通过观察别⼈来得到的。
阳台观察我画了⼀些⼩画,⼩画中还有他家楼下的住户,她喜欢舞蹈,年龄也有点⼤,但是特别活跃,她每天在那⾥跳舞,穿的特别鲜艳,⼿扶着栏杆就左右来回跑,来回跳,每天就跳,但她不准时。还有我楼下有⼀个平台,我也看到⼀家⼈,他们也是每天下来的,在那⾥打拳和扎马步,爸爸在喊⼜令,三个⼈齐齐地在那⾥打圈,也⾮常有意思。
图片
新冠⽇记2020.2.20 图/⾷花多
5.从⾮典到新冠
我只要抽离了这个观察的世界,回到新闻的世界⾥,我就觉得特别绝望。还有整个城市所呈现的样⼦都有点恐怖,不知道⼤家在哪个城市,可能都经历过⼀些此⽣难忘的场景,我有⼀次骑着⾃⾏车去买菜,刚过年那个菜变得特别贵,我就抱着⼀颗⼤⽩菜,骑着⾃⾏车飞速的穿过街道,街道上⼀个⼈都没有啊。那种感觉我还画了⼀张画,想起了⾮典时期。
⾮典的时候,刚好我当时在上⾼中,当时我家乡那边⽐较严重,所有学校和街道全都封了,⾼⼀⾼⼆都放假了,只有我们⾼三没有放假。我们⾼三⼀个班就占了⼀层楼的教室,⼤家全得分开坐,每个⼈坐的桌⼦之间都要隔⼀张桌⼦,在整个⾼考的压⼒下,出现了⼀下很奇特的状况,就是临⾼考前⼀个⽉,突然间班⾥的学⽣就疯狂地开始谈恋爱,很有意思。⼤家也不让出校门,就疯狂地凑成⼀对⼉⼀对⼉,我记得我们班当时六七⼗个⼈,谈恋爱的⼤概就有⼆三⼗对⼉。整个⾼三其实也没多少⼈,可能总共也就1000多⼈,但是⼀到晚上,操场上谈恋爱的起码有两、三百⼈,刚开始学校通报批评,后来发现在锁⾃⾏车的棚底下、旗杆底下,全是谈恋爱的学⽣,后来都管不了了。
我觉得⼈在特殊的⼀种氛围⾥边,情绪会很不⼀样。本来我之前跟朋友弄了个剧本,写⾮典时期,觉得那是此⽣很难忘的事情了,结果突然我们又遭遇了⼀次,⽐⾮典还严重。
图片
新冠⽇记2020.2.12 图/⾷花多
6.跳出愚蠢的游戏圈
我想讲的第3点,就是我们很难越过具体的鲜活的⼈和你⽣活中触碰的东西,去追抽象的世界,那个有点恐怖。我们看到⼀个个鲜活的⼈,虽然有点⽆聊,但是你得去观察他们,你可能需要展开⼀些想象,睁开眼睛往外⾯看,⽽不是每天对着被他⼈编制好的戏⾥⾯,⾯对这种信息流,被淹没在⾥⾯。我们作为⼀个学习艺术的⼈,或者说是⼀个艺术家,我们的⼯作⽅向或者叙事语⾔,我们更熟悉的东西是对于艺术的叙事语⾔。我⼀直认为所有的不管是道听途说还是从新闻⾥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经过筛选的,所以我觉得都是有待考证的东西。
我不知道⼤家的⼯作⽣活圈⼦是什么样的,我周围很多都是艺术家,我觉得我们基于⼀个“事件”的发⽣的反应太快了,还有就是容易被意识形态所影响。我个⼈是持有⼀点保留的, 我觉得我们得有⼀些沉淀。如果你是从事新闻⾏业或者从政的,对社会事件发⽣时的迅速反应,那就是你的专业。我觉得就像⼀个铁匠熟悉打铁⼀样,⼀个⽊匠熟悉⽊头⼀样,我觉得艺术家最熟悉的东西,其实是表达⽅式跟语⾔,⽽⾮花时间辨别真伪。所以我觉得反应⽆须太快,很多东西你很快做出批判或者反应,可能过⼏天看就觉得很幼稚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些前卫艺术把⾃⼰归类为⼀种社会激进派的,这个我们可以讨论啊。艺术变成⼀种对抗的⼿段,艺术家变成积极的社会份⼦,当代艺术⾥有⼀种就是社会实践的那种,⽐如说⾰命艺术是⼀种艺术,徐悲鸿画《放下你的鞭⼦》,他描述的是穷苦⼤众,现在有⼀些艺术,专门消费边缘⼈群,或者说是所谓的弱势群体,但我其实不太相信,他们真的关注的是什么,或只是借⽤他们。
所以在我的观念⾥⾯,我是觉得所有的艺术家更擅长的是你在所有的主流表达世界⾥边,对于叙事⽅式多样化的⼀种补充。我之前写过⼀篇⽂章,说整个疫情期间,在中国的公共话语⾥,媒体是缺失的,基本上除了官⽅媒体就没有什么媒体。有⼀种作家,⾃⼰写⽇记,我没有太认真读,我觉得他们看到还是⽐较局部的感觉,但我觉得这些表述也没有问题。
在整体的现实描述只有⼀种话语的时候,艺术家如果忙于对抗那种话语,其实是⽤了跟他同样的语⾔。我以前开过⼀个玩笑,说我见过有⼀种⼈是专门给新闻联播叫好的,有点像相声场下的叫好,另外⼀种⼈就是说新闻联播去你的吧,他会天天盯着⼀些很幼稚的⼀些宣传机构,因为宣传机构不是媒体,它本⾝就是有意识形态的,天天盯着他跟他作对,这本⾝也很幼稚。宣传机构只⽤找⼏个很蠢的⼈,每天犯很蠢的错误,有的⼈忙于纠正那些很蠢的错误, 成为那些⼈的主要⼯作。我觉得聪明⼈应该从那⾥⾯跳出来,应该创造新的,叙述现实的语⾔。
7.艺术的叙事语⾔
我平常会写⼀些东西,我尽量在获取外界信息资源中捕捉⼀些对我来说特别感触的点,⽐如我第⼀次听说云南昆明的花卉市场,因为疫情的缘故,花卉就没有销量了,那些花农就整车整车的,把那些玫瑰花就埋了。我去过昆明那个市场,好像是全世界最⼤的⼀个花卉交易市场,正常时期,每天⽤飞机运鲜花到全世界各地啊,埋鲜花那个场景,特别特别悲凉。
图片
新冠⽇记2020.2.24 图/⾷花多
还有⼀件事,有⼀天我是在新闻⾥看到衡⽔中学,衡⽔中学⼤家应该知道吧,就是全中国最有名的⼀所中学,军事化管理,效率很⾼的⼀个中学。这座中学有⼀个特别的升旗仪式,就是只有校长去升旗,然后底下就站着他⼀个⼈。如果你被你的意识形态控制的话,你会马上就会批评,会瞬间陷⼊意识形态的⽃争⾥边去,但是我就感到了特别悲凉的感觉,我觉得那是⼀个⼈,衡⽔中学的校长,他在那⾥义正⾔辞地讲完⼀场演讲,然后⾃⼰默默地升旗。后来有⼀次⼀位教皇也是,第⼀次对着⼀个空⽆⼀⼈的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和⼴场演讲。演讲完了, 对着那个空旷的⼤⼴场,转⾝⼀步⼀步的⾛过去,那种感觉其实是很世界末⽇的那种镜头, 这些东西特别特别触动我。
还有另⼀则新闻,说发现⼀个⼩孩和同在屋⾥的死去多天的爷爷,他在家⾥啃了好多天的饼⼲,然后我⽤ipad画了那个画⾯,我没有做动画,就硬画画出来⼀个⼩动画场景,就是⼀个⼩孩在屋⾥“咔哧咔哧咔哧哧”地啃饼⼲。我碰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它触动的我⼈性⾥最底层的东西,⽽不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头去转向政府啊居委会,没那么简单。他们都是⼈类, 狠咬饼⼲的,就是⼀个⼩孩,他⾯对死亡或者⾯对⼀种他不知道该怎么⾯对的灾难的那种反应,我觉得特别特别特别细微,我觉得整个事件如果我们能想象到的场景,我们⼀点⼀点去脑补,不做任何判断,然后把它描述成另外⼀个样⼦,⽽不是在新闻⾥的样⼦和在新闻⾥被⼤家骂的那个样⼦,我觉得每个艺术家应该去不断的描绘描述,不单是这件事情,是每⼀件能打动你的事情。
我们是以艺术作为表达语⾔的专家,我们要不断的重塑,就算是已经被固化了的现实,也要重新⼀再地去看这个事⼉,再看再看,再说再说,每次说的都不⼀样。反复去描述,艺术的敌⼈不是正确的还是错误,艺术的敌⼈是那个是唯⼀的。被认定的唯⼀的东西,是我们战⽃的对象,就是要⼀再的问,是那样吗?是那样吗?我们要⼀遍⼀遍地去重新描述这个事情, 我觉得这是我们唯⼀能做的。
图片
新冠⽇记2020.2.12 图/⾷花多
好的,时间差不多到了,就这样吧,如果⼤家有什么疑问想聊的,我们可以再聊,我是讲我⼼⾥话啊,就是我知道就是⼤家有⼀些观念上肯定会不⼀样,这个我觉得我们能聊能相互倾听,这个更重要,谢谢⼤家!
图片
(以上内容是受WOKIK無極艺术课堂发起人琥珀邀请,线上分享一些疫情期间思考,内容是即兴的,有些散乱,感谢琥珀和她团队的认真记录和校对,我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录入的排版。在此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