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高考的成绩刚出,我眼前便是一阵噪点似的黑。
那些年曾经偷过的懒,那一本本瞒着父母私藏的漫画书,如今皆成为缀在心上的难题。
凭我侥幸过本科线的分数,冥冥之中已经注定要和我的理想擦肩而过了 。
亲戚的问询,父母的叹气,午夜浸湿枕巾的泪滴……痴痴缠绕着我一整个夏季。
每当有人一通电话进来,或是关心挂怀的亲朋登门拜访,我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事躲回屋子里。
不闻声便无知,既无知便无痛。
我原以为自己像是顽石无动于衷,现在看来,却恍若潜底的鱼儿一样敏感惊惶。最终,在念和自己理想差别很大的学校与复读之间,我做出了复读一年的选择。
志愿填报的截止日,我试探着提出想法:“爸,妈……我还不想放弃。”
许久,我们沉默着对视,久到我开始忐忑不安。
父母看我的眼神,如同注视一个明明蛀牙还忍不住偷吃糖果的小孩子,无奈,却也纵容。
“决定了那就去吧。你呀,惟有撞到南墙,才会知晓回头。”
有人将高三喻作地狱,那么复读呢?
于我而言,这从来不是噩梦,而是涅槃。
图片
九月初酷暑消减,复读学校的大门口,光荣榜似在烈日下镀上了一层油膜,熠熠光辉映亮我的眼眸。
班主任是一个祥和的老太太,对着来往的诸多家长承诺:“都是好孩子,有我在,你们不必担心。”
宿舍整理完毕,我送不甚放心的母亲出校园的铁门。待我找到自己所在教室的时候,晚自修正在进行中。
我的位置在教室第二排中央,头顶的白炽灯光倾泻而下。教室里学生满座,却很安静。
窗外白杨树叶被晚风吹拂的“沙沙”声,小飞虫扑扇翅膀的动静,书页翻动与写字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班主任走进来后,建议大家自我介绍一番。前几人都还中规中矩,等到某位带口音的同学时,他所说方言令人猝不及防——
“我始终认为,自己说的就是最标准的普通话。”底下人哄堂大笑,气氛很快热络起来。
随着最后一个同学的余音飘散,属于我的复读生活,正式宣告了开始。
校园的操场一角,老槐树茂密成荫。
有蓬勃的绿色植物从墙上垂落,苍翠中挨挤着一簇簇野生的花骨朵,微风一吹实在好看,而我也在这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乐趣。
往后的一年时光里,课间欣赏这风光景致,成了我忙里偷闲的唯一娱乐。
待回到教室,我继续沉浸于新一轮的紧张复习。
复读生肩负的压力更胜应届学子, 每日我都以大量的习题来查缺补漏,也没忘记巩固知识。
十一点后熄灯的寝室,我总是和对床的女孩前后脚拧亮阅读灯,彼此的眼神好像在说:“真巧,你也准备熬夜呢。”
图片
聚集在这所小小的学校里头,何人不是志存高远、云帆直挂的年纪?
被紧张的氛围感染, 我的学习热情如潮涨高。
周围的同学们无言奋斗在各自的小天地中, 课间时分听到的最多声音是互相请教题目的问询。
用班主任的话说:“大家仿佛正酝酿着一次温柔的爆发。”
“纵然未来之事,偶有迷惘犹豫,时而深觉前路漫漫躲起来哭泣,但蝶蛹终将破茧而出焕新的翅翼。”
六月温柔款款,高考如期而至。临考前两日,担忧吃睡不习惯,父母将我接回了家中。
前一阵子,我的心绪难免有些许波动,但真正处于熟悉的卧室却是吃吃喝喝,粘枕就睡。
时间一晃即逝,很快进行到第二天下午的英语科目,亦是我最引以为傲的一门。
考试结束后等待收卷,我端坐座位上忍不住勾绘着未来的蓝图。只是一瞬而过的简单想法,血液中却被注入无限的力量与勇气。
近一年来的大小考试都不允许提早交卷,我也算是养成了习惯,一直挨到最后一刻才迈步出考场。
在安静的环境里,教室外偶尔碰到熟识的同学,也不过是温柔地相互颔首问好。
直到监考老师核对完全部的试卷无误,考场外的大门都处于封闭状态。
图片
门外围着不少家长伸着脖子翘首以盼地等,学生们隔着门禁在人群中眺望寻找。
气氛似温泉水般热烈起来的同时,我也看见了父母的熟悉身影,在如织的人海中朝着他们高高挥手。
千呼万唤,大门终于开启,我随着拥挤的人群一道离开。跨出那道门槛,梦想和自由入我之眼,至亲和未来于前方等待。
“世间的美好之物并不算多,临近黄昏从左窗吹进的微风,冰镇的甜西瓜,带着酸甜气息的小罐气泡水,和十八九岁,为了梦想愿披荆斩棘的自己。”
高考终于落幕,难得放松下来,我找出尘封日久、些微落灰的日记本,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那年夏天,我的第二次高考,最终被一所邻省的二本高校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一瞬,仍感慨恍然若梦。
未能逆袭惊艳所有人,也没有多么惊天动地的反转,然而我自觉已经很是满意。如果时光倒流回阳光微灼的午后,我笃信,自己仍旧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因为,在我面前的始终不是南墙。翻山越岭,遥遥望见的是盛开花丛绿意的彼岸,我想要靠岸。
岸那边的世界灿烂盛大,欢迎抵达。
文/云晓咸
图/堆糖
排版/阿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