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号 > 微商 > 小基数减重10斤?强推这种食物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小基数减重10斤?强推这种食物

既能让身体更好地利用碳水化合物(护脑),又不对血糖(护血管护心)和胰岛 ......

公众号:

联系QQ:

19

热度

其他信息

小基数减重10斤?强推这种食物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内容详情

既能让身体更好地利用碳水化合物(护脑),又不对血糖(护血管护心)和胰岛素(减肥)造成冲击。
这么一举三得的食物,就是鹰嘴豆。具体应该怎么吃,性子急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看“基础颜究生活提案”。愿意听我聊聊的街坊,咱喝口杜仲茶,让我从这篇文献开始说起。
鹰嘴豆为啥这么厉害
就像所有的豆类一样,鹰嘴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
膳食纤维(尤其是β-葡聚糖)在肠道中会变得粘稠,让同时进入身体的其他食物消化变得更缓慢。
这一方面延续了“饱腹感”,让我们在更长时间不感觉到饿;另一方面也让“糖”(碳水化合物)进入血管的速度大大减慢了。
同时,可溶性膳食纤维还是有益菌的粮食,让有益菌更加能繁殖,压制住有害菌。
当肠道中的有益菌占比更大时,身体就会得到“抗炎”的信息。
而“抗炎”跟“燃脂”是息息相关的(正如“促炎”和“存脂”是恶性循环一样),所以膳食纤维会带动身体换挡,燃烧更多脂肪,进入“减肥”周期。
植物蛋白的好处也是类似的。
一方面,它们是蛋白质,会激发特定的肠道细胞产生更持久的饱腹感。
另一方面,植物蛋白比动物蛋白含有更少的“促炎氨基酸”,减少了身体炎症。
增加饱腹感,减慢“糖”进入血液中的速度,控制身体炎症,三管齐下,这就是鹰嘴豆的厉害之处。
具体作用怎样呢?
大大降低血糖冲击
我们都知道,血糖对于大脑健康是极其重要的,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
血糖太低了,大脑工作不正常,会头晕眼花,长期来看还会造成很多脑部疾病;
血糖太高了,造成胰岛素抵抗,进而会发胖、2型糖尿病,甚至诱发很多癌症。
怎样评估一个人是否在餐后血糖“恰到好处”的水平呢?科学家用了增量曲线下面积(incremental Area Under the Curve,iAUC)这个指标。
下面这一段有点烧脑,街坊们只需要记住一句话:iAUC越小,说明餐后血糖控制越好。
想象你吃完含鹰嘴豆的餐食后,研究者会每隔一段时间(比如 30 分钟、60 分钟、120 分钟)测一次你的血糖(或胰岛素)值 —— 就像在 “时间轴” 上标记出不同时间点的 “血糖高度”。把这些 “时间点 + 血糖值” 的坐标连起来,会形成一条反映餐后血糖变化的曲线(比如餐后血糖先升高、再慢慢下降的曲线)。
而 iAUC 要算的,是这条曲线和 “餐前基础值”(比如吃餐前测的血糖值,相当于 “地面高度”)之间的面积。简单说,它不是算整条曲线的总面积,而是只算 “血糖超过餐前基础值的那部分区域”—— 这个面积越大,说明餐后血糖升高的 “总幅度” 和 “持续时间” 越久;面积越小,说明餐后血糖控制得越好。
这一次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搜索,找到了28个研究(40个比较),其中25项是随机对照,得到的结论是:
鹰嘴豆不会降低餐后的血糖最高值,也不会影响胰岛素——这说明它对于“糖”的吸收总量不影响;
鹰嘴豆会显著降低iAUC(95%置信区间-64.20~-31.58,p<0.0001)。
也就是说,鹰嘴豆是一个特别能够管理“糖”的食物,能让跟着一起进入身体的其他食物的“糖”不紧不慢地进入血液。
糖既不会太快而造成发胖,又不会太慢影响大脑。
这也太好了吧。
怎么吃?
@小圃和@Jason的膳食粥中含有丰富的鹰嘴豆,我们正在抓紧时间恢复供应(这次比上一次又提了四倍的量,我们把能用的资金都放进去了,应该能满足街坊们的需求)。
日常的鹰嘴豆,也可以在某宝上直接购买,但不推荐大家买那种软包装的——咱有个街坊前几个月买过,被真菌污染了。
鹰嘴豆可以考虑其他食物配合(比如杜仲茶和醋),增加饱腹感,控糖减脂效果会更好。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X关闭
X关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