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话题征集过稿文章出来了啦,过稿作者找我领取稿费哦~
话题:分享一张你手机里最舍不得删的照片和它背后的故事。
人类的悲欢不相通,但内心的柔软大都相同。这期话题收到了不少的宝子来稿,我一遍遍读着,被感动、被治愈、被激励,似乎也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以下是过稿文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末有彩蛋哦~
No.1
小张不吃糖
图片
—by小张不吃糖
房琪说:“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要满足每一个人,而是为了要找到和我们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
这张照片拍摄于我31岁的生日当天,四月的夜晚还是有些凉意的,我们围坐在小阳台,将许巍的《蓝莲花》反复唱了多次,任飘渺的歌声惊扰天边的飞鸟。
照片里的人有70后,80后还有90后。我们不是家人,不是同事,更不是同学,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共聚于此呢?
曾有人说过:“爱好是生活的解药。”我想这就是最佳答案了吧。
爱好是自我的延伸,也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更让疲惫的灵魂有处安放。
爱好让我们从精神层面上得到满足,更让我们在工作之外发光发亮。
是爱好让我们从五湖四海齐聚一堂,暂时卸下“大人”的皮囊,作回曾经的少年。
最后,我希望大家也可以通过爱好,找到与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
No.2
熊咩咩
图片
—by熊咩咩
这张照片拍摄于封校的第86天,也是做核酸的第四十五次。
线上教学,核酸检测,封闭生活……一切来的那么突然,然后又逐渐变得那么自然。
曾经幻想中结束充实的课业后与朋友走遍整个城市,赏尽无数风景,看遍松花江不同时刻的不同样子的大学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疫情偷走了两年。
于是,学会在疫情的夹缝中寻找快乐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基本技能。
因为封校,我们有了操场上欢乐无比的健身活动-广场舞;因为封校,操场上开始涌现五花八门的新奇小摊位;因为疫情,我们学着大人披上了小红马甲,穿上了防护服,摇身一变,成了可可爱爱的大白……而那些看似被耽误的青春,正因抗疫焕发另一种光彩。
每当我因为长期的封校而变得焦躁,感到压抑时,我就会翻出这张照片,透过它,我能看到它背后的诉说: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易,但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过好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疫情之下,可能会有遗憾,但希望每一个你都能勇敢的向未来问好”。
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也送给自己,希望疫情之下的我们,戒焦戒燥,在校园的这一方天地里,成为能想象到的最好的自己。
No.3
亦黄
图片
—by亦黄
这是我自己亲手钩织出来的两件最为满意的作品,当时怀抱着热爱和无限的乐情,一点一点钩织而成。
可惜家里人突然生病住院,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开始寻找一些兼职补贴自己的零花钱。
走出舒适圈,才知生活艰辛,过去或随意为兴趣爱好消费,或一时冲动购物,或与他人攀比花钱,怎知道父母赚钱需要付出的劳作。
直到自己面对一小部分的压力,才知道自己的不成熟。
现在兼职写稿,好像一天的时间都被反复的打字堆满了,休息的时候也不再想拿起钩针,只想着看些短视频娱乐一下紧绷的精神。
但是每次自我怀疑难过的时候,总会看着照片,回忆那段纯粹的时光,不断鼓励自己坚强,不断激励自己成长,为己为家,共度难关。
No.4
雯桃
图片
—by雯桃
看到这个话题后,本能的打开了相册,上百张照片从我眼前滑过,我如走马观灯似的,直到这张图片的出现,牢牢锁住了我的视线,高三的画面一幕接一幕地浮现在了脑海里。
青春有几年?疫情占三年。
真的很不赶巧,我是2020级的高考生,恰逢疫情爆发,高考破例延期举行,大家被迫在家里上了长达两个多月的网课。
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早起晚睡磨出时间,只为刷更多的题,记下更多的知识点。每天都是数着时间过日子,盼着高考快点到来。
如果要我用两个词来形容高三,那没有什么可以比煎熬、充实更加适合的了。
图片承载着我寒窗苦读13载,深埋在书海里的青春。
所以于我而言,它十分的珍贵。
最近,也是新一届考生准备开始志愿填报的日子,祝愿各位考生都可以报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No.5
萑苇
图片
—by萑苇
那是一天很普通的傍晚,我下班回家,路过姥姥家,像往常一样,跟姥姥问候一下。
姥姥站在门口,笑容灿烂,头发灰白,她已经70岁了。
我从没觉得日子过得特别快,可是姥姥让我变得更加珍惜时间。不知道还能陪她多久了。
我说,姥姥,抱一下吧。
姥姥抱着我,她只到我胸口,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我还不到她胸口,蹦着让她给我摘枣吃。
夕阳特别美好,咔嚓一下,我正好拍下了我们的拥抱。
虽然只有影子,但是影子把姥姥的白发和皱纹都藏住了,我喜欢它。
No.6
恩幻
图片
—by恩幻
蓝天碧海飞白鹭,波光远影泛渔舟。
这是鼓浪屿的一角风景,可以远远望见厦门的地标建筑——双子塔。
当我抱着胶片相机拍下它的那一刹,我就知道,即使最后冲洗得不尽如人意,我也会留下它。
沉睡在手机相册里的这张相片,是安静而包容的厦门。海洋在她面前都少了几分桀骜的壮阔。
在厦门生活的这些年,谨慎又平淡,心却有狂澜。
每当我看向她,总觉得她在与我低语:“不要着急,慢慢来。”
今年初,终于在这座心心念念的城市置办了房产,也算是背井离乡近十载的小小成就。
私以为,人活在世上,多少需要一些没有包袱的热爱。
热爱一定得是深沉的吗?至少在我这里,不过是贪图暖阳大海。
夜的台灯下,吃完最后一块饼干。
明天,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