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哲学的角度聊一下婆媳矛盾,为什么那么难解决?
前提是婆媳关系还存在,排除离婚等特殊情况。
我们从婆媳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对抗在矛盾中地位来讨论。
01.婆媳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处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婆媳关系也不例外。怎么理解呢?只要你跟对象结婚了,婆媳关系就存在了,矛盾自然就存在了。
哪怕你们不跟婆婆一起住,这种矛盾也是一直存在的。就像我们听别人说的,婆婆在老家,还想着插手小家庭的事情,左右她儿子的决策。
如果婆媳住在一起,增加了相处的时间,也增加了矛盾发生的机会。
从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婆媳矛盾普遍存在了。
也正是婆媳矛盾的普遍存在,结过婚的“过来人”,才会有那么多的话,想告诉刚结婚的姐妹。“当不了女儿就做婆媳就好了”,别纠结婆婆是否把你当亲身女生对待”,“尽量别跟婆婆一起住”等等。
02.婆媳矛盾的特殊性
前面提到的过来人的经验能直接套用在自己身上吗?
这就要谈谈矛盾的特殊性了。不同的婆媳,也有不同的矛盾。
主要还是因为每个家庭的条件不一样,有人有钱,有人贫穷。每个人的经历也不同,有人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有人从小过得很不幸。这些都会影响个人的成长、思维方式。
从根本上,不同的婆媳,各自的人生就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婆媳矛盾有着特殊性。你才会听到各色各样的婆媳矛盾故事。我的文章评论区就有吐槽婆婆的。
图片
图片
如果你婆婆也是这样,你就能找到共鸣之处。如果你婆婆不是这样,你就难以理解为什么别人家婆婆的行为了。你甚至还会感叹,天哪,为什么要这样啊。
理解了婆媳矛盾的特殊性,自然就懂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了。
03.对抗在矛盾中的特殊性
认识了婆媳矛盾普遍存在,并且每对婆媳矛盾有其特殊性,我们还需要找到解决办法。
解决矛盾,需要采取斗争的形式。因为矛盾性质不一样,斗争的形式也不一样。有些矛盾具有公开的对抗性,有些则不是。而且根据事物的发展,对抗与非对抗性会互相转化。
这段话有点难理解,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话语,即解决婆媳矛盾,需要进行斗争。有些是明着斗争,有些是按着斗争。这里的斗争不是单纯指吵架的斗争。
怎么理解呢?当婆婆带娃,有些习惯你觉得不是很好,这时候矛盾就来了。情况1,你可能会当场指出,这就是“斗争”,并且是具有“对抗性”的斗争。你要争取用你的方式去带娃,因为从你的立场,这是你的孩子,你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带娃。
对于你提出的内容,可能有些婆婆能接受,有些婆婆不能直接接受。如果不能接受,这样你们之间的矛盾就会激化,婆婆可能会想:我这么辛苦带娃,为什么还有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这个时候,你老公下班回来了,你跟他一顿吐槽婆婆,并且让你老公跟婆婆去沟通,按照你的要求去带娃。这个时候“对抗”就转“非对抗”了。
理解“对抗在矛盾中的特殊性”,这样我们能理解以下这几个常见场景了。(1)你一直跟婆婆直接对抗斗争,最后可能会恶化婆媳关系。(2)你希望采取“非对抗”方式,让老公去跟婆婆沟通所有的问题,但是你会发现,你老公也会烦,甚至觉得你过分,不体谅他妈妈。(3)你什么也不说,也不提出了,自己内耗,最后什么也解决不了。
所以在婆媳关系中,该明确的立场, 你得明确。该去斗争的时候,就去斗争,同时注意“直接对抗”和“非对抗”的方式方法。
但愿看到这篇文章的姐妹,都能在理解婆媳矛盾的真相后,过好自己的日子。我们承认婆媳矛盾的存在,才能正视这段关系。同时也要认清现实,你跟婆婆是社会关系,不是血缘关系,允许婆婆不把你当女儿对待。最后我们要学会建立婆媳关系的边界。求同存异,把家庭经营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