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到底转黑多少不清楚。
生发到底长出几根毛也不知道。
但为什么一些消费者十年八年,依然忠贞不渝,不离不弃呢?
消费者身心释放了?
消费者感觉舒服了。
消费者颈椎舒缓了?
消费者睡眠调理好了?
消费者感觉精神充足了?
消费者脸部出现红晕了?
还有些人会就头发说头发:
消费者发质柔顺了。
消费者脱发止住了。
消费者白发没有蔓延了。
消费者头皮环境改善了。
消费者头皮清理排毒了。
有没有人从生理触觉知识去回答这个问题呢?
我们知道,恋人之间逛街时的两手十指相扣,战栗的电流会直奔肾上腺,舒适莫名;老夫老妻之间逛街时的十指相扣,温暖的电波溢满全身,产生的是依赖。肌肤的触摸大多只能在恋人、家人、亲人之间产生,人类的触觉开关也只能向自己身边亲密的人打开。
但在养发、美发、美容、足疗、养生等服务性行业,非亲人之间的零距离触觉,虽有别于上述性质,但其产生的舒适性与依赖性依然存在。
为什么力度适中的触摸能产生舒适型与依赖性?
头皮的表皮与真皮之间,不仅遍布密集的血管和神经组织,也布置有不同类别的神经感受器,也叫触觉器。不同的触觉器感受不同的信息,比如压力、震动、痛疼、温度、瘙痒等。当我们用手去触摸、或者用温暖的药水去冲洗消费者头皮之时,头皮接收器接受到各种接触信号后,通过头皮神经末梢传导到脊髓、脑干、大脑皮层,综合处理后,如果不是打压与重锤,人体都会得到舒适与放松的信号。
图片
相对于人体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人们对触觉的了解不深,也往往会忽视掉触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同的触觉感受器,是人体零距离接触外部世界的直接途径。没来由的刺痛与瘙痒感受的是来自头皮对身体的警示;而触摸导致的酸麻酥是来自外在的温情,对身心的释放。
头疗过程中的按摩、推拿、拨筋、刮痧、雾蒸、水冲,花样繁多:按压、点捏、揉搓、轻刮、温水、湿雾,这些不同的信号均传递给头皮神经感受器,力度适中而信号丰富,即使有轻微痛感,也会综合转化为愉悦与释放,轻松与舒适。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头皮接受的温暖水流,是不是成都冬日里温暖的阳光?头皮接受的雾气蒸腾,是不是类似春风吹拂 下的杨柳摩挲?而服务人员的灵巧手指,纯熟技艺,是不是头皮上的轻歌曼舞?刮痧与拨筋虽然力度重一些,但偶尔穿插的劲舞,才能力透头皮,穿越身心,使你所有的疲劳、压力、紧张、惊恐、头痛、萎靡,统统消失于无形。
人类属于享乐的动物,这享乐有来自感官刺激的,有来自精神愉悦的,头疗给消费者带来的身心释放,舒适愉悦会形成习惯。累了,来做做头疗;紧张了,来做做头皮放松;萎靡了,重点来做做刮痧拨筋。
至于头发,降格为次要的吧!
头疗之后,头皮血脉充足,头发自然也能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