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一款著名的小吃,叫茯苓饼,是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以茯苓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蜂蜜的蜜饯及松果碎仁,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味美甘香。
晚清那个祸国秧民的慈禧,到了七十多岁时,脸上都光洁细腻,几乎没有皱纹,她保养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每天要吃茯苓饼。
在传统的中成药里,“六味地黄丸”“归脾丸”……随便看看,经常见到茯苓的身影。
图片
《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意思是可以长期服用的。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辞官隐退后,梁武帝即令“每月赐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饵”。可见当时茯苓被视为延寿珍品。
唐宋时服食茯苓更加普遍,唐代诗人贾岛曾有“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老君经”的诗句。
茯苓确实具有乌发、瘦身、美肤、延缓衰老的神奇养生功能,
图片
茯苓与土茯苓名称相似,易混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
土茯苓是菝葜科植物光叶菝葜的根,外皮黄棕色或灰褐色。茯苓一般生于松树根上,故常常又称松苓;又因为形状像甘薯,所以也常被称为松木薯;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图片
茯苓利水湿,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现代研究发现,茯苓含有大量的茯苓多糖,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
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有抗肿瘤的作用;
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能帮助化疗后的病人增加白细胞。
茯苓的药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唐宋八大家还专门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指出“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久服则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止气定。”
可见茯苓用于女性美容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南宋的《儒门事亲》中就有记载。
图片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很会做茯苓饼。
他曾说,“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苏东坡年届六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和乌黑的须发,与他常吃自制的茯苓饼有很大关系。
被人珍藏的茯苓的乌发配方:
茯苓酒: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次,每次10-15毫升。(不能喝白酒的,可用米酒代替)
适用于气血虚弱、阴阳两亏所致的腰酸腿软、体倦乏力、遗精阳痿、须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减退。